武汉之外,卓越何在?揭秘那些不为人知的卓越之地!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确实反映了一些人对武汉的看法或经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1. "“卓越”的定义:" “卓越”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如果指的是经济总量、科技实力、城市规模等硬指标,武汉确实是中国顶尖的城市之一,是国家中心城市,在GDP、高校数量、科研投入等方面都名列前茅,有很多“卓越”的方面。但如果指的是某些特定的、别人难以企及的“卓越”,比如某种独特的文化魅力、历史地位或者某种难以言喻的“精气神”,那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2. "武汉的“不卓越”之处(可能被提及的理由):"
"地理位置:" 相比沿海城市,武汉地处内陆,交通虽然便利,但与沿海城市相比,国际联系和对外开放程度可能感觉上稍逊一筹。
"发展不平衡:" 城市内部或者与其他顶级城市相比,在某些方面可能还存在差距,比如城市建设细节、公共服务水平等。
"生活成本:" 近年来,武汉的生活成本,特别是房价,上涨较快,给本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刻板印象或个人体验:" 可能有些人对武汉的印象停留在过去,或者个人在武汉的经历并不完美,从而产生了“不卓越”的感受。比如,经历过某些服务不周或者交通拥堵等情况。
"与其他“卓越”城市的比较:"
相关内容:

提起卓越,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商管运营。反倒是开发,资管这块,虽然也做的不错,但标签并不突出。为此,商管运营也成为卓越的杀手锏,在诸多城市以此为敲门砖,成为地方政界大佬的座上宾。
但在武汉,卓越似乎并不卓越。卓越首进武汉,就拿到了汉阳滨江地块,后开发项目名为卓越大江,后又在洪山青菱新城拿了50万方项目,开发名为卓越城。两个项目又相似之处,就是均带有一定量的商业比例。

卓越进入武汉的时机,确实也差了一点,19年卓越大江入市,楼市也开始步入下行。虽有千亿房企招牌,但并不吃香。随后,三条红线出台,楼市进入寒冬。卓越在武汉两个项目相继停工。特别是卓越城项目,2021年年中入市,入市价其实还不错,但也没风光几天。22年上半年,卓越为急着回款,卓越城项目售价直接从入市价10800元/㎡,降至7500元/㎡,还给贝壳7%-9%的分销费用。不客气的说,买一套亏一套,亏的不仅仅是利润,连施工成本都亏进去了。

降价带来的后果就是项目停工,然后就是滞销。在武汉本就项目不多的卓越,没法做饭多个项目相互输血,只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卓越大江也出现问题,维权声音不断。当然,这年头维权是常态,但正因为太多了,也就变得不正常了。
当然,卓越也在积极想法子,组织业主去深圳参观卓越总部,坚定业主信心的法子,都在做,但个人觉得意义不大。
而卓越两个项目的最重要的商业,一直没有启动。最拿手的东西,反倒一直没动静?当然也无可厚非,毕竟地块位置不咋地,特别是卓越城。四环外,近10万方的商业体量,开发写字楼,商业中心?这不是找死是什么。但如果一直不动,卓越最最核心的优势,又如何发挥?
这也许是卓越有别的战略意图。又或直接把商业部分转让,也不失为放下一活命法子!
大家觉得卓越在武汉做的怎么样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