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瑰宝,为什么保定长城值得一游
推荐保定长城,通常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1.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保定长城并非指单一的一小段墙体,而是指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境内的"明长城"段落。这段长城地处内长城与外长城的连接地带,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长城遗址(如著名的"狼牙山长城",以及其他分布在保定周边的段落)历经数百年风雨,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边防斗争,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长城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游览保定长城能让人们直观感受这一伟大工程的雄伟壮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地理位置独特,连接北京:"
保定地处京畿要地,是连接北京与河北、华北的重要节点。很多从北京出发的长城游览线路会经过或以保定境内的长城为目的地。
相比于北京周边已经商业化、游客极为密集的长城段落,保定的长城(尤其是部分区域)可能保留得更为原始和安静,游客密度相对较低,体验感更好。
3. "景观多样,景色壮丽:"
保定境内的长城多依山势而建,地形复杂多变。例如,"狼牙山"本身就是一座著名的山脉,长城在山脊上蜿蜒,景色险峻壮观,融合了山、石、长城的元素
相关内容:

涞源县石窝长城。 赵顺利 摄
作为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2019年10月,国家正式启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河北省在11月就召开了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会,积极谋划、加速推进。对保定而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为此,本报专门联系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理事、河北大学旅游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帆,倾听专家对保定长城的权威意见。
□张帆
经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总结起来,保定境内的古长城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保定长城历史很悠久
保定境内的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国家文物局宣布了基于6年的调查而统计出的中国境内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而保定境内的长城总长为247.545千米。
保定境内的长城主要分布于市域的西部地区,包括涞水、易县、涞源、唐县、阜平、曲阳、顺平、徐水。
保定境内现存最早的古长城主要是战国时代的中山国长城,稍后是战国时代的燕国长城(燕南长城),最后是明代长城。
放眼全国,论各地长城历史之悠久,于公元前656年修建的、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的楚方城是长城之始。建于公元前555年的齐国平阴长城为第二。修建于公元前369年的中山国长城则排在第三位,是中国最古老长城前三所在。中山国长城在保定境内存有49.5公里,主要分布于唐县(约31.5公里)、顺平(约16.5公里)、涞源、曲阳等。
燕国修了北长城和南长城,燕南长城也称易水长城,修建于公元前334年,总长250多公里。西起易县狼牙山东麓,向东经易县、徐水、容城、安新、雄县到文安、大城的子牙河西岸。现保定辖内分布于易县(约20.5公里)和徐水区(38.9公里)。
保定境内涞源的明代长城则修建于公元1573-1584年,全长150.48公里。从东北到西南,经过涞水、易县、涞源、阜平、唐县。
从中山长城到明长城,保定长城修建的历史跨度达1954年。
其二,保定长城地位很重要
保定长城位于太行山地及山前丘陵、台地和平原地带。其中明长城主要位于太行山区——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上。这个地带年等降水量为400毫米,基本上是中国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划分了半湿润气候区和半干旱气候区,也划分了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
中山长城为防御燕国和赵国所建,燕南长城为防御齐国和赵国所建,因此基本上是当时的诸侯国国界线。
保定明长城是明王朝北方防御体系的第三道防线,是“大边”“二边”之后的“内边”,属于内长城,是从内蒙、山西到河北之间长城墙体的第四道,是明代中后期为加强京师防御而增修,由增设的真保镇管辖,是京师和中原地区的最后一道防线。著名的“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中的紫荆关、倒马关坐落在保定境内。
其三,保定长城体系很独特
保定长城是全中国和全世界唯一集合了山地长城、平原河堤长城、平原地下长城和水系长城的地区。
中山长城和明长城基本布局在山地、丘陵。
燕南长城主要布局在平原,是沿南易水河岸构筑的河堤长城。
位于雄县、霸州、文安、永清境内,修建于北宋“雍熙北伐”(公元986年)后,用于抗辽的边关地下战道被称为“地下长城”。地道分布区域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65公里,总面积达4225平方公里。
几乎在修建地下战道的同期,北宋于公元987年开始修筑水长城,西起保州西塘泊(今府河、清苑河),东至沧州泥沽海口(今天津军粮城泥沽村),全长近千里。绵亘七座军州的水长城范围包括保州(保定)、雄州、霸州、瀛洲(河间)、莫州(任丘北)、沧州、定州。水长城沿途汇集了河流19条,淀泊30个。其全线分为了8个区段,设置堡垒26座,军铺125个,士兵3000余人,还有战舰100余艘往来巡警。
其四,保定长城风貌很古朴
保定境内的战国、明等各代长城均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古朴风貌,是目前全国少数没有经过当代人工修缮再建的长城地段。尤其是乌龙沟-浮图峪段长城保存的完好度,全国少见。涞源县120公里明长城全线均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是唯一。因为侧重于保护,保定也是目前拥有优质长城文化资源却没有开发长城旅游景区的地区。
其五,保定长城抗战很辉煌
中国的长城抗战发生在两个时段和两个区域。
一个是1933年发生在山海关、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燕山地区明长城沿线的对日抗战,主力部队是东北军、西北军和中央军。
另一个是1937-1945年发生在太行山长城沿线的对日抗战。参战部队有中央军、晋绥军和八路军。著名战役有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雁门关伏击战、娘子关战役、阳明堡大捷、雁宿崖-黄土岭战役、东团堡战斗、大茂山保卫战等,其中雁宿崖-黄土岭战役、东团堡战斗、大茂山保卫战及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发生在保定长城沿线地区。在黄土岭战役中,八路军击毙号称“名将之花”的日寇中将阿部规秀。保定长城沿线是著名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和指挥机关所在,是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的主战场。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隶华生前就战斗在保定长城沿线并牺牲于此,因此这里还是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的诞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