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铭同志悲剧离世,令人扼腕叹息的惨痛结局

对不起,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您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相关内容:

宝骏这两年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上半年销量接近16万台,这对于一个合资自主品牌来说无疑是值得骄傲的。

但是宝骏,你还记得当年一起喊着要建立第三极的好同志么?

2008年-2011年,广本理念、上汽通用宝骏、东本思铭等合资自主品牌相继建立,一时掀起了合资自主的潮流,号称要在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间开拓新天地。当时的合资车企,或多或少都有打造自主品牌的念头。合资自主品牌一开始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将母品牌的老平台换上新标进行二次开发,以达到对技术和口碑的充分利用,思铭就是其中的代表。

众所周知,思铭是基于第八代思域打造的,依托第八代思域良好的口碑和优秀的性能以及低价这一优势,思铭在2012年上市之初,月销量可以稳定在1500辆左右,最高时能达到3000余辆,这对于一款换标老车来说,这个销量并不算差。然而到了2014年,思铭的月销量突然崩溃,从近千台跌到不足一百台,这一跌,就躺到了现在。

我以为思铭已经死了,但从东风本田4S店的内部人员处了解到,“还是在卖,一个月最多三五台吧。”4S店肯定是想赚钱,但对于卖不掉、不盈利的车型,他们也甚是无奈,“没办法,自主品牌厂家肯定要养到,就算卖得不好还是必须进,经销商造孽啊。”

进东本,搭思铭。会玩,你们东本真会玩。这种霸王条款也真是够了。

尽管东风本田对外宣称,思铭并没有停产,但事实胜于雄辩。2015年上半年,思铭平均月销量不足200辆,从4月份起更是连续2个月产量为0。由此看来,思铭的丧钟确实已经敲响。

合资自主领域还不止思铭一个人难过,广本理念其实也是走在了摇摇欲坠的边沿。今年前五个月销量也只有1600辆,目前还在继续下滑,但对于广本来讲,幸好还有给力的缤智,作为小型SUV市场一颗闪亮的星星,一路销量火爆,上市第二个月月销就过万,否则,广本也是亚历山大。

思铭的问题,说到底是合资自主这一战略本身就有问题,合资和自主之间不应该出现个合资自主。合资的中外双方,不能以合资自主的名义钻国家政策的空子,享受着国家为鼓励自主车企创新进步而提供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并没有干什么实事。国家有心支持自主品牌,肯定是直接支持真正的中国品牌,比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而不是合资自主品牌。

本田近年自身难保,没有什么老产品可以扔给合资自主换标,也没有精力给合资自主开发新产品。如今连第九代思域都生存艰难急需换代,思铭指望着仅靠着一款换标的第八代思域就在竞争最为激烈的紧凑车市场生存,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随着自主品牌的迅速崛起,其造车水平直追合资,而合资品牌纷纷推出市场细分车型,抢占每一分土地,将老款合资车换标降价销售的行为,只会在双重挤压下显得像智障一样,并不能忽悠到中国消费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更多的合资自主品牌甚压根就没拿出过产品。北京现代首望、东风悦达起亚典悦、一汽大众开利、上海大众天越,这些名字真的就只是一个名字,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过后,充其量也就是在车展上拿出过一两辆样车,之后变杳无音信,更不要说投放市场了。

而启辰和宝骏能够站稳脚跟,是因为他们在换标车初期带来的高销量中很快清醒过来,另寻出路。启辰淡化了自己身上的合资色彩,基于合资平台进行本土化改良,并非全盘接受日产的剩余物资,而是开始发展新能源车。上汽通用五菱则是一开始就坚持走自主研发的路线,宝骏730避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利用合资品牌技术,主攻MPV市场,从而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半年销量15.8万的神话。即将上市的宝骏560则剑指SUV市场,以超高性价比向紧凑级甚至小型SUV市场发起冲击,逐渐与思铭这种只知换标,却不知吸收消化技术、研究市场的合资自主品牌拉开差距。

思铭同志死得很惨,但死得不冤。毕竟你只是东本捞油水用的一次性杯子。


发布于 2025-10-05 16:31
收藏
1
上一篇:4万检漏竟遇8万公里本田思域?网友热议,这是捡漏还是买到“抠标”思铭? 下一篇:95年青年换驾小米SU7投身出租车行业,燃气车升级后月入翻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