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了部分车主对D挡和L挡(或低速挡)使用场景的误解,而这种误解长期下来可能对变速箱造成不利影响。
我们来分析一下:
1. "L挡(低速挡/爬坡挡)的作用:"
L挡(Low)通常是为了在特定情况下提供更大的牵引力而设计的。
它通过"限制变速箱的最高挡位"(比如只允许1挡、2挡或3挡工作),使得发动机在起步和爬坡时能够保持较高的转速。
"高转速意味着更大的扭矩输出",有助于克服阻力。
它通常还伴随着"发动机制动"功能,这在下长坡时尤其有用,可以减轻刹车片的负担。
2. "为什么说90%车主挂错?"
"最常见的错误:在平坦或下坡的路面上使用L挡。"
"原因:" 在这些路况下,L挡提供的额外牵引力是多余的,而且会带来很多问题:
"动力不足且行驶不畅:" 因为最高挡位被限制了,发动机转速会偏高,导致油耗增加,动力感觉不顺畅。
"变速箱和发动机负担过重:" 长时间让发动机在较高转速下工作,会增加内部零件(如变速箱油泵、发动机)的磨损。
"加速受限:"
你车上那个快被遗忘的L挡,马上就要彻底消失了。

先别急着惋惜,这背后藏着一个让所有司机,尤其是新手司机,都将拍手叫好的巨大变革。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心惊胆战?
在看不到头的盘山公路上连续下坡,右脚始终虚搭在刹车上,踩得久了,感觉整个踏板都变得软绵绵,空气中似乎还飘来一股刹车片过热的焦糊味。
那一刻,你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刹车可千万别失灵啊!
这种对车辆失控的恐惧,几乎是每个长途驾驶者都体验过的噩梦。
在过去,老司机们有一个“祖传秘方”来应对这种状况——挂入L挡。
这个通常位于挡位区最末端的字母,代表着“Low”,也就是低速挡。

它的作用简单粗暴:强制把变速箱锁死在最低的一两个挡位。
这时候,你会明显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拖拽力,车速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牢牢限制住,仿佛有人在车后拽着你,不让你往下冲。
这股力量,就是发动机本身产生的制动力,它能极大地分担刹车系统的压力,让你的刹车片得以“喘息”,从而避免因过热而失效的风险。
这不仅仅是下长坡时的救命稻草。
当你开着满载行李和家人的车,吭哧吭哧地往一个陡峭的山顶营地爬时,L挡能提供最强的扭矩,让车辆像一头蛮牛,力大无穷,稳步向上。
或是在乡间小路,车轮不幸陷入泥泞,左右打滑就是出不来时,挂上L挡,强大的牵引力往往能助你一臂之力,成功脱困。

L挡就像是藏在自动挡汽车里的一个“手动模式”彩蛋,是关键时刻能救你于水火的机械保障。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实用的功能,却常常被人们忽略,甚至误解。
很多人从买车到卖车,可能一次都没用过它。
随着汽车技术越来越智能,各种驾驶模式层出不穷,我们似乎以为L挡会像手机上的实体按键一样,被时代所淘汰。
但剧情就在这里发生了惊天逆转。
就在我们以为L挡将悄然退场时,一项来自国家层面的权威规定,直接给它来了一次史诗级的“飞升”。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5年10月9日发布的《轻型汽车驾驶辅助功能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一项名为“低速爬坡与长下坡自动挡位控制”的功能,被正式列入了L2+级别辅助驾驶的强制测试项目。
这份文件用略显专业的术语,描绘了一个让所有司机都倍感安心的未来场景。
从2026年7月1日起,所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具备L2+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都必须拥有一项“超能力”。
当车辆的传感器、摄像头和高精地图判断出你正在进入一个坡度超过7%的陡坡,或者将要连续下坡超过3公里,亦或是行驶在附着力极低的湿滑泥泞路面时,它不再需要你手动去寻找L挡。
车辆的智能系统会自动介入,主动切换到“低速高牵引模式”。
这套系统会自动将车速控制在每小时25公里以下,并且严格监控刹车片的温度,确保其升高的幅度不超过120摄氏度。

这意味着,那个曾经需要你凭借经验和勇气去操作的L挡,被升级成了一个全自动、全天候的“守护神”。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指出,此举是将过去依赖驾驶员经验的“主动安全”操作,变成了车辆必须具备的“被动安全”标配,对预防因刹车热衰减导致的失控事故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那么,这场由法规推动的技术革命,对我们普通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你正准备在明年之后购买一辆新车,那么恭喜你,你将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驾驶便利和安全感。
你再也不用纠结什么时候该挂L挡,甚至不需要知道L挡是什么。
你的座驾会比你更早地预判到前方的风险路况,并为你做好万全准备。

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副驾驶,在你专注于路面时,已经悄悄为你挂好了“L挡”。
根据实验室数据,这套系统能让刹车片在长下坡时的温度降低30%到50%,不仅大大提升了安全性,也延长了刹车系统的使用寿命,为你省下一笔可观的保养费用。
那我们这些开着老款车的车主怎么办?
是不是车子就过时了?
完全不用担心。
你车上的那个机械L挡,依然是你最可靠的伙伴,它的功能和作用没有任何变化,请继续放心地在需要时使用它。

而且,一个好消息是,未来你去4S店保养时,可以多问一句,看看厂家是否为你的车型提供了“ADAS地形软件升级”服务。
通过软件更新,一些较新的车型也可能获得部分路况的自动识别能力。
即便没有官方升级,市面上也已经出现了经过工信部认证的“陡坡缓降后装模块”,花上千元左右,就能让你的爱车拥有温度报警和自动补挡的“外挂”功能,性价比相当高。
对于日益增多的电动车主来说,虽然车里没有传统的变速箱和L挡,但这项法规同样适用。
电动车的解决方案更为巧妙。
它们通过增强电机的能量回收强度,也就是俗称的“反向拖拽力”,来完美模拟出发动机的制动效果。

当你松开“电门”踏板时,会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拖拽感,车速迅速下降,同时还能为电池充电。
在仪表盘上,这个功能通常会显示为一个“车辆下坡”的图标,它就是电动车时代的“L挡”。
所以,你看,L挡并没有真正死去,它只是脱下了机械的外壳,进化成了一段段守护我们安全的代码,一种更高级、更智能的存在形式。
从需要手动拨动的挡杆,到一个由法规强制标配的自动驾驶子功能,这背后是汽车安全理念的巨大飞跃。
曾经需要手动寻找的L挡,正在化身为一种无声的守护,成为写入每一辆新车灵魂深处的安全承诺。
为车友解决汽车生活中碰到的选车、买车、用车等问题,这里汇集了汽车购买、养车、用车、汽车维修、故障处理等各方面汽车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