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疾驰,陕汽以“四新”驱动重卡产业革新浪潮

这标题“双轮疾驰 陕汽以‘四新’引领重卡产业变革”概括了陕西重汽(简称陕汽)当前的发展策略和行业影响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这个标题:
1. "“双轮疾驰” (Dual Wheels Racing Swiftly):" "象征意义:" “双轮”通常比喻事物发展的两个关键驱动力或支柱。在这里,它可能指陕汽发展的两个核心方面,例如: "技术创新" 和 "市场拓展":陕汽在技术研发上不断突破,同时在国内外市场上快速扩张。 "产品升级" 和 "数字化转型":在传统产品上进行技术革新,同时拥抱数字化浪潮,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疾驰”" 则形象地描绘了陕汽当前高速发展的态势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表明其在重卡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发展活力。
2. "“陕汽” (Shaanxi Heavy Duty Truck Co., Ltd.):" 明确了主体,是中国重卡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
3. "“以‘四新’引领” (Guiding with the 'Four News'):" "“四新”" 是陕汽当前战略的核心,具体指: "新能源 (New Energy):" 大力发展电动重卡(EVs

相关内容:

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日前,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随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系列专题报道组走进陕汽控股,深入了解了陕汽在企业转型、商业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突破与成就。

当全球汽车产业置身于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滚滚浪潮中,陕汽——这家中国商用车领域的骨干企业,正以一场静悄悄的“自我革命”,重塑着自身的基因与竞争的边界。

机制创新:构建新格局

2020年,对陕汽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亲临视察和作出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重要指示(“四新”理念),为站在发展关键节点的陕汽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战略指引。

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指引迅速在陕汽内部转化为扎实行动。作为陕汽车联网业务的运营主体(其品牌早在2011年便已创立),德银股份天行健车联网公司肩负起后市场板块战略落地推动者的职责,立即将“四新”理念贯穿于战略规划、管理提升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当年,公司不仅打赢了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两场硬仗,更在车联网领域取得了骄人业绩,平台在网车辆突破70万台。

“四新”的种子更是催生了更广阔的试验田。2021年,陕汽在西咸新区秦创原总平台设立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并成立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德创未来的成立,是一次彻底的机制裂变。2022年,一支由210名核心研发人员组成的团队与陕汽解除劳动合同,转而与“德创未来”签署新约。集团赋予这家新公司高度的自主权。

这种创业公司的敏捷运作,使得德创未来能快速聚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目标,构建起覆盖新能源整车、核心零部件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科技创新产业链。至此,陕汽形成了天行健深耕产业数字化与德创未来开拓新能源化的双轮疾驰格局。

数字赋能:从制造巨头到智慧运力伙伴

就在德创未来在前沿技术领域开疆拓土的同时,陕汽的另一重要板块——已登陆港股的德银股份(德银天下),则在另一个维度上重构着企业的商业模式,其核心载体正是天行健车联网平台。天行健车联网产品部副部长王召立介绍:“我们实时管理着超过97万辆卡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是海量的。我们的价值,就是让这些数据‘说话’。”

陕汽的深远谋略,在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客户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成为客户全域智慧物流的“贴心合伙人”。天行健车联网通过小程序等移动端应用,极大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上线半年用户数便快速增长至超1.3万个,为后市场生态圈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陕汽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金融风控、政府监管乃至跨界合作等核心环节。例如在风险管控方面,当一辆贷款购买的卡车出现逾期,平台可远程限制其启动;其成熟的渣土车智能管理平台,已协助上海、西安等地的执法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协议,并在彬县、兴平、隆尧等多地实现项目落地。这一切,标志着陕汽的商业模式从一次性的车辆销售,拓展至“整车+后市场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及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挖掘。

全球突破:技术引领出海新路径

在夯实国内创新基础的同时,陕汽的全球化战略也展现出了新路径,通过“技术领先”和“综合解决方案”的利矛,精准切入全球高端市场。

在氢燃料电池重卡的赛道上,陕汽通过德创未来发现了全球机遇。陕汽控股党委委员王钊告诉记者,我们的氢能重卡已经过国内复杂工况的多次迭代,实现了量产。今年,德创未来的氢燃料电池重卡成功通过日本严苛认证,成为该计划下唯一获批的大型氢能卡车品牌,并成功出口至澳大利亚,标志着其产品技术成熟度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其全球化战略的另一精妙之处在于“生态出海”。王钊表示,陕汽敏锐地捕捉到全球大型企业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刚性需求。当国际港口运营商、矿业巨头在海外项目招标中明确要求使用绿色设备时,陕汽便能以“合格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身份顺势切入。它出口的不仅是车辆,更是一整套经过国内验证的智能运营管理模式。

此外,天行健的车联网服务也随着陕汽的整车出口走向世界。其海外版平台已成功应用至全球23个国家,实现了车联网数据的全球传输,构建了完整的生态服务体系。

迈向“创新驱动”重塑行业新图景

陕汽的转型之路,已经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演进脉络:从初期的“市场驱动”,转向当下的“产品驱动”,而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坚定不移地迈向“创新驱动”——用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重塑未来产业图景。

这一切的构想最终需要现代化的制造能力来承载。总投资50亿元、占地983亩的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便是这一理念的集大成者。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作为陕汽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该工厂规划年产10万辆新能源重卡,是创新成果规模化落地的“硬支撑”。工厂内的总装线能够兼容清洁能源、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所有陕汽重卡产品的共线生产,实现了技术升级与绿色制造的双重飞跃。

此外,该工厂的“新能源商用车车架制造智能工厂”项目,今年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跻身智能制造“国家队”,整个工厂由一个“数据大脑”统一调度,应用AI视觉检测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实现了从订单下达到整车下线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陕汽方案”。

陕汽的实践证明,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涉及组织机制、商业模式、技术研发与智能制造的全方位深刻变革。在这场持续的“创新革命”中,陕汽正将自身从一个重卡制造商,升级为一个面向未来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商用车行业描绘出一幅崭新的发展图景。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刚

发布于 2025-11-01 07:36
收藏
1
上一篇:陕汽VS重汽,同根同源的“重卡双雄”,市场竞争,谁将赢得消费者青睐? 下一篇:国产重卡陕汽德龙在国际矿区运输市场大放异彩,海外走俏实力获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