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盘点那些曾风靡一时却昙花一现的汽车品牌,你的初恋车型在其中吗?
确实,汽车行业内品牌兴衰更迭的现象非常普遍,“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之后又迅速“销声匿迹”的案例不在少数。这种“昙花一现”的现象背后,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以下就来盘点一些曾经突然爆火,却又迅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汽车品牌(或车型),看看有没有你的“第一台车”:
1. "雪铁龙毕加索 (CITROEN PICASSO)"
"爆火原因:" 作为雪铁龙在2000年代初推出的“微面”(MPV)标杆车型,毕加索以其极其前卫、独特甚至有些“疯狂”的设计语言(如隐藏式车门把手、一体式侧滑门、可折叠座椅等)颠覆了人们对MPV的传统认知。它获得了包括欧洲汽车设计大奖在内的众多奖项,成为潮流先锋的象征,一度非常抢手。
"消失原因:" 随着时间推移,其前卫设计逐渐显得过时,且后继车型(如C4 Picasso、C5 Picasso)未能完全复制其成功。同时,市场对MPV的需求变化,以及来自其他品牌的激烈竞争,使其逐渐淡出主流视野。最终,雪铁龙品牌本身也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重大调整。
2. "雷诺威赛帝 (RENAULT威赛帝 / VESTA)"
相关内容:

野马汽车

此野马并非福特野马,而是川汽野马,即四川野马汽车。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时期。公司经历了多次名称和结构的调整,从最初的成都轻型汽车总厂,到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再到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多次更名也无法改变其亏损的事实,导致野马陷入困境。2019年竟然被老头乐电动车企业雷丁收购,但雷丁却因资金链断裂于2023年破产,此时野马再次陷入困境。直到2025年7月,野马与巴顿汽车成立合资公司,试图通过新能源车型复活,但却因资质贬值与债务问题,再一次陷入了困境。
华泰汽车

华泰汽车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大型企业。这家企业当年不仅被誉为中国SUV车型的先驱,更是在2009年便将新能源车纳入其战略核心,走在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前沿。然而,随着销量的攀升,华泰汽车并未持续深耕技术创新,而是选择了模仿的道路,这使得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贴上了“山寨”的标签。后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华泰的资金链出现了严重问题,如今华泰汽车已全部停产,名存实亡。
猎豹汽车

猎豹汽车,这家历史悠久的汽车制造企业,曾有过辉煌的时刻。曾依托与三菱的合作,推出了猎豹奇兵、黑金刚、飞腾等车型,并在SUV市场取得显著成功。2002年,其在国内越野车市场的份额更是高达44%,前景一片光明。但随着某些质量问题逐渐显现,令消费者信心下降。如今的猎豹汽车集团却面临重组困境,不得不让人唏嘘。
华普汽车

华普汽车原名吉时达汽车,成立于1999年8月,总部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工业园。2002年8月被吉利收购后更名为华普汽车。公司专注自主品牌研发,掌握发动机核心技术。产品涵盖华普海域、华普海迅、华普海尚等系列车型,采用国际先进底盘技术,曾以海域三厢1.5L车型创4.8888万元低价记录,出口覆盖24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由吉利集团直接运营,改名为“英伦汽车”,后因品牌定位调整战略逐步停产。
力帆汽车

重庆力帆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优秀的摩托车品牌和汽车品牌。主要生产摩托车、小轿车、货车、卡车等。总公司位于重庆市汽车园,总体规划用地700余亩。其生产的力帆320汽车刹车灵敏、调校硬朗,增强了国产车行驶平稳性和安全性的口碑。旗下的力帆520汽车甚至搭载了全进口的宝马1.6升发动机,零至百公里加速仅需10秒。车身前引擎盖田字形结构是引擎盖双折线,该结构有效的保障了汽车在正面碰撞中对前部碰撞吸能区的合理设计,非常强悍。2018年由于经营策略原因被理想汽车收购。
莲花汽车

莲花汽车是青年汽车集团的乘用车子品牌,技术平台源自马来西亚宝腾汽车,英国莲花工程公司为其提供底盘调教等技术合作。青年汽车集团负责生产、销售与自主管理。主要业务是莲花轿车和高端大客车系列。2022年因口罩原因导致销量大跌。2024年,青年汽车进入破产清算阶段,标志着"水氢车"争议项目终结。因财务危机、管理层内斗和“水氢发动机”骗局,青年汽车基地被列为“僵尸企业”,员工遣散,生产线闲置。
昌河汽车

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82年,总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0%、江西省政府持股30%的国有汽车企业。代表产品包括昌河Q35、昌河Q25、铃木利亚纳系列、派喜、铃木北斗星系列、浪迪系列、爱迪尔、福瑞达系列、福运及K系列发动机。2025年6月昌河铃木合资公司解散后,昌河汽车全面承接原业务。
哈飞汽车

哈飞汽车的全称是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该品牌于1980年创立,旗下著名车型:松花江系列,路宝系列,赛马系列等多次荣获国家和地方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2006年,哈飞汽车被国家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哈飞”、“松花江”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哈飞集团有职工7000余人,公司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公司汽车生产能力为40万辆/年。现隶属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
夏利汽车

天津一汽夏利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经济型轿车制造企业,是一家集整车制造、销售以及科研开发于一体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天津市微型汽车厂,1997年改制成立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2年6月10日,夏利轿车出口美国,首开中国轿车出口先河。2004年8月8日,夏利成为全国第一个产量过百万的民族轿车品牌。2015年起连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超80亿,最终因资不抵债于2023年停产。
东南汽车

东南汽车,1995年11月23日诞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由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与中国台湾裕隆集团以及日本三菱汽车三方共同组建。总投资9982万美元,主营乘用车和商用车生产,产品涵盖SUV、轿车等系列,包括DX7、DX7 Prime、DX3等SUV车型,东南新V5、东南V CROSS、东南V3菱悦等轿车车型,以及得利卡商用车系列。近年来,推出的SUV轿车油耗太大,小毛病多等原因,销售平平。最终只能打包卖给了奇瑞集团。
观致汽车

2011年11月28日,奇瑞旗下量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并正式发布商品品牌“观致汽车”。2014年-2016年,观致汽车先后推出4款车型,包括观致3、观致3都市SUV、观致5SUV以及观致3GT系列。主打高端市场,但产品未能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强烈需求。例如观致3的定价与速腾、卡罗拉等一线合资车型重叠,但技术配置和品牌影响力不足,难以形成竞争力。奇瑞集团在2016年将观致转让给宝能集团,但宝能接手后未能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导致品牌影响力持续下滑。
南京菲亚特

菲亚特,起源于1899年的意大利汽车传奇品牌,全球十大汽车公司。1999年4月,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成立,由跃进汽车集团与菲亚特汽车公司携手合作,共同注资30亿元,组建了南京菲亚特。曾推出过派朗、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等车型,其中紧凑车型菲亚特菲翔更是有过畅销的时期。然而,这些车型未能及时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尽管菲亚特在全球汽车设计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种独特的汽车设计却未能成功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趣味。再加之技术层面的滞后,菲亚特最终在中国市场走向了衰败。
众泰汽车

众泰集团坐落于浙江省永康市,始建于2003年,是一家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为核心业务和发展方向的现代化民营企业。早期通过模仿豪车外观快速推出产品的设计方式迅速的打开了市场。被网友戏称是汽车界的“皮尺部”,例如保时捷Macan、奥迪Q5等车型的复刻。2018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众泰T600断轴质量问题。2019年“保时泰”事件(车主贴标众泰SR9混入保时捷车友群)进一步加剧品牌危机。2025年9月,众泰汽车因生产线被强制拆除、无法复工复产,正式退出汽车行业。
海马汽车

海马汽车创始于1988年,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1994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直属员工3万多人。自2001年以来,连续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并实现埃及、智利、菲律宾、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整车出口,海马汽车聚焦商用车领域,产品涵盖微客、商务MPV等,代表车型包括福美来、普力马、福仕达系列以及海马M6等车型。后由于销售渠道和营销短板的原因陷入亏损泥潭,2024年后亏损扩大至4.06亿元,反映出深层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
中华汽车

中华汽车是华晨汽车集团的子品牌,是集合全球领先技术、时尚优雅设计于一身的中高档自主汽车品牌,旗下拥有轿车、SUV两大系列十余款车型。华晨汽车致力于将诚信的品质与周到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用世界智慧打造民族精品。但由于过度依赖华晨宝马输血,自主品牌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年年亏损,华晨集团2023年重整后,中华品牌未被收购,沈阳工厂停产,资产被沈阳汽车(地方国资)接管,无复产计划。
雷诺汽车

雷诺汽车公司,是法国汽车制造企业。1898年10月由路易·雷诺在比扬古创立雷诺工厂,后改组为雷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各种车辆。2013年12月5日,东风集团和雷诺汽车组建成了东风雷诺汽车,总投资金额为77.6亿元,其中东风汽车持有55%的股份,雷诺则持有45%。旗下车型科雷傲、科雷嘉系列由于质量可靠,样式新颖而销售爆火。但好景不长,由于国人对此车标样式的解读问题,还有市场定位模糊,电动化转型滞后于本土品牌的原因导致其销量急速下跌。东风集团计划对东风雷诺进行转型升级,并声称东风雷诺不会就此简单地“退出中国市场”。
三菱汽车

三菱汽车是日本的一家跨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私家车及轻型商用车辆,总部在东京港区,隶属于三菱集团旗下企业。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制造业者。其4G6系列发动机当时在国内甚至可以封神,被长城、比亚迪等早期自主品牌广泛采用,巅峰时期国产车30%-35%的发动机市场份额均由其主导。后来由于其技术固步自封,未能适应中国市场电动化需求,于2025年完全退出中国,目前全球贸易仅依赖东南亚和北美市场。
铃木汽车

铃木汽车是日本第四大汽车制造商之一,旗下包括汽车、摩托车在内的多个领域均有所建树。品牌成立于1920年,总部位于日本的滨松。其生产的铃木奥拓、铃木羚羊、铃木雨燕等小型轿车因皮实耐用和省油,一度成为很多城市出租车的标配,巅峰时甚至一车难求。但2010年后中国消费者购车偏好转向中大型车及SUV,铃木却仍固执己见,导致销量断崖式下跌。再加上铃木在华合资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决策效率低下。2018年退出中国市场时,其合资公司昌河铃木股权转让历时两年仍未完成,最终以1元象征性价格退出。
雪铁龙汽车

雪铁龙是欧洲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品牌成立于1919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1976年被标致集团购买了89.5%的股份,并组建了PSA控股公司将雪铁龙和标致合并,90年代初便早早进入中国,成立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神龙富康小轿车更是家喻户晓,几乎每个城市的出租车都有富康,与桑塔纳、捷达并称“老三样”,成为90年代国民车代表。2015年,雪铁龙神龙汽车年销量达71.1万辆,跻身中国乘用车销量前三,一度风光无限。但2016年后因产品策略失误、市场竞争加剧及新能源转型滞后等诸多因素陷入持续衰退。2023年雪铁龙汽车启动“元+”复兴计划,整合双品牌渠道并裁员降本。还规划2025-2030年推出8款新能源车,但市场前景仍不明朗。

消失或濒临消失的车企去向主要分为四类:被头部企业收购整合、转型细分市场、退出中国聚焦全球、彻底破产清算。这一过程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政策引导和技术革命的必然。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存活企业需在电动化、智能化和全球化布局中找到差异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