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将军阿桂,力压和珅30年,功高震主却善终,揭秘其非凡传奇

阿桂(1711年-1775年),字晓峰,满洲正白旗人,清朝中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功勋卓著,其“牛”的程度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军事上的常胜将军,功勋卓著:"
"平定准噶尔之乱:" 这是阿桂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多次入侵内地,严重威胁清朝统治。阿桂以年近七旬高龄,多次率军出征,身先士卒,屡破准噶尔军。他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最终平定了这场持续近二十年的边疆战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这段经历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 "镇压大小金川之乱:" 在平定准噶尔之后,阿桂又奉命率军征讨大小金川。这场战争比平定准噶尔更加艰苦,地形险峻,敌军顽强。阿桂再次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采取“坚壁清野”、“分而治之”等策略,最终攻克了大小金川,彻底解决了这一地区的叛乱。这次战役也耗费巨大,但最终取得了胜利,巩固了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 "其他战役:" 除了上述

相关内容: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文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797年,已经贵为大清王朝太上皇的乾隆帝从侍从的口中获知,大臣阿桂患了重病,恐不久于人世,乾隆帝知晓这个事情后,就当即坐上“龙辇”,前往阿桂的府邸。

到了阿桂的府邸之后,乾隆帝看着病榻上的阿桂,十分的心痛,为此,他对阿桂说了一些勉励的话语,希望他能够早日康复,并且还将随身带来的“织金陀罗经”赐给了阿桂,希望此经能够为阿桂带来好运,助其逢凶化吉!

但是天不随愿,阿桂最终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病逝于府邸之内,阿桂病逝之后,乾隆帝像失去了亲人一样,十分的难过和伤心,他为此特地下旨,授封阿桂为太保,谥号“文成”,并入祀贤良祠,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那么这位乾隆时期的忠臣到底有多牛?竟然会令乾隆皇帝如此重视他呢?

力压和珅30年抬不起头的铁将军阿桂

阿桂,全名章佳·阿桂,世人又称其为铁将军,他出生于权贵世家,父亲阿克敦三朝元老,官至刑部尚书。

阿桂,天资聪慧,颇有慧根,被老父亲阿克敦寄予厚望,阿桂十六岁那年被补为禀生,至此, 开启了仕途之路。

《清史稿》卷318《阿桂传》:阿桂,乾隆三年举人。初以父荫授大理寺丞,累迁吏部员外郎,充军机处章京。十三年,从兵部尚书班第参金川军事。讷亲、张广泗以无功被罪,岳锺琪劾阿桂结张广泗蔽讷亲,逮问。十四年,上以阿克敦年老,无次子,治事勤勉;阿桂罪与贻误军事不同,特旨宥之。寻复官,擢江西按察使,召补内阁侍读学士。


阿桂施政,为事勤勤恳恳,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皇帝也对其委以重任,先后任其为参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工部侍郎,军机大臣四川总督等职务。

而阿桂也不负乾隆皇帝的厚爱,多次率领清军东征西讨,平复叛乱,为大清王朝边境线的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乾隆皇帝为了表彰阿桂的功绩,将其调入内阁之中,参与治国理政。

我们都知道乾隆时期颇为著名的权臣是和珅,他依靠乾隆皇位的宠信,一步步从一个小官进入到了军机处,参与到了治国理政的要事之中。

当时,军机处大臣排行第一的不是别是,正是功绩赫赫的铁将军阿桂,他对于和珅这种没有真才实学,依靠乾隆恩宠上位的臣子是嗤之以鼻的,因此他始终都和和珅保持着“距离”,与和珅共事可以,但不会交心。

《清史稿》卷318《阿桂传》: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

后续,阿桂因为政务之事,经常外出公办,很少呆在军机处处理政务,这就使得和珅有了可乘之机,他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逐步使得自己成为朝堂之上拥有绝对话语权的权臣。

等到阿桂返回京师之后,和珅曾想拉拢阿桂,但是遭到了阿桂的严词拒绝,和珅恼羞成怒,便开始找寻机会伺机报复阿桂。

乾隆五十年,军机处内的文官海昇在和妻子争吵时,失手将妻子打死,事后,海昇为了掩人耳目,将妻子伪装成自缢身亡。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事情最终暴露,海昇也因为杀妻罪,被去职,下狱,而和珅知道这个事情后,便想拿这个事情作为突破口来做文章。

当时,这个案件的案卷和证言刚刚出来,和珅就拿着案卷和证言进宫面圣,将这个事情上报给乾隆帝之后,还直指作为海昇顶头上司的阿桂,欲让乾隆帝治阿桂一个“管教不严”之罪。

但是就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阿桂却“不避嫌”,主动进攻面圣,陈述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为军机处内文官海昇求情,

而和珅一见阿桂竟主动为海昇求情,十分欣喜,当即开始上奏乾隆皇帝,以此事为依据上告阿桂,请求乾隆重罚阿桂。

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像和珅所期盼的那样重罚阿桂,而是象征性地对阿桂进行了训斥和处罚。

和珅费劲忙活了好长时间,最终的结果却事与愿违,令他极为愤慨,但是冷静下来之后,和珅突然间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阿桂在乾隆皇帝心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难撼动,于是乎,经过这个事情后,和珅不敢在轻易对阿桂在下手和动歪脑筋!

而阿桂经过这个事情以后,也开始对和珅产生了戒备之心,处处提防他,就这样在往后的三十年里,阿桂在军机处里始终压着和珅一头,令和珅始终都对阿桂充满了“敬畏之心”,不敢妄动!

功高震主依旧善终

我们回顾阿桂的一生,他先率清军大小和卓,又引导清军平定大小金川之乱,随后又在平定甘川之乱上立下功绩,可谓是功高震主”!

我们都知道清朝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臣,如多尔衮,鳌拜,年羹尧这些人最终的下场都很悲惨,而同样作为功高震主的阿桂却能够善终到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竟令阿桂善终呢?

文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低调为人,不锋芒毕露,在乾隆面前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阿桂做官为事,始终低调做人,高调为事,在皇权面前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有一年科举考试,乾隆皇帝想任命阿桂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但是阿桂却婉拒了,他对乾隆这样说道:陛下,微臣并非进士出身,不通文衡,先帝爷曾留有遗言,不通文衡之人,不能出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因此微臣不敢破例。

也正因为阿桂做事,始终保持敬畏,尊崇皇家礼法,这就使得乾隆皇帝对他十分放心,因此就算阿桂功高震主,乾隆皇帝也没有质疑过他的忠心!

第二, 不结党,不营私,不避嫌,公心为事,深得朕心。

阿桂无论入内阁,还是进入军机处,始终公心为事,不结党,不营私,不避嫌,面对和珅多次示好,始终都是不为所动,与他保持距离,而这些都被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因此,后续和珅则多次给阿桂下绊子,中伤阿桂,乾隆皇帝都是选择“高高的举起,轻轻的放下”,使得阿桂“全身而退”!

第三,阿桂得人心,一生仕途鲜有重大过错。

阿桂无论是治军,还是施政,都尽得人心,乾隆时期有一位叫做海兰察的清军名将,此人自命不凡,颇为高傲,看不起身边的同僚将领,但是他唯独对阿桂尊崇有加,唯命是从,曾有人询问过他原因。

海兰察为此说道:我们清军将领中能够称之为将帅之才的只有阿桂将军一人,其他的将领都是怕死之辈,让他们指挥大军作战,就是祸国殃民之举,因此作为我来说,只会对阿桂将军唯命是从!

《啸亭杂录》卷9“海超勇”条:生平唯服阿文成公,任其驱使辱詈,听命惟谨。尝告人曰:“近日大臣中知兵者,惟阿公一人而已,某安敢不为其下?其余皆畏懦之夫,使其登坛秉钺,适足为殃民具耳!某安能为其送死也?”


也正是因为阿桂为人忠勇,尽得人心,口碑良好,乾隆皇位才敢于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担任要职,这是乾隆皇帝对他的信任,也是理解。

其次,阿桂的一生仕途没有犯过重大过错,他始终严于律己,宽以做人,阿桂一生小错都是屈指可数,更别说是重大的过错,因此就算阿桂功高震主,乾隆皇帝都会选择隐忍和消化。

发布于 2025-11-04 05:37
收藏
1
上一篇:北斗地图并非北斗系统,解析地图质量与手机适配度的微妙关系 下一篇:“铁将军”升帐,锁联网技术助力“锁”住百亿元大产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