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仅一个月维修7次,东风日产品质问题频发陷品控危机!”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且引起了广泛关注。报道“东风日产提车一个月维修7次,品质堪忧”反映了消费者和部分媒体对东风日产近期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担忧。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情况:
1. "消费者体验恶化:" 对于任何消费者来说,在刚购买的新车短期内频繁出现故障,不仅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用车体验,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这种经历无疑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信心。 2. "品牌声誉风险:" 作为知名汽车品牌,东风日产一直强调其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频繁出现品控问题,尤其是像“一个月7次维修”这样的极端案例被曝光,会对其长期建立的品牌形象造成重大冲击,引发“品质堪忧”的质疑。 3. "品控危机的信号:" 这个事件可能不仅仅是个别案例,它可能是一个信号,表明东风日产在当前的生产、质检、供应链管理或新车技术(例如涉及三电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新技术的车型)方面可能遇到了挑战或出现了系统性问题。 4. "市场反应:" 此类负面信息在社交媒体和汽车论坛上迅速传播,可能会影响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对东风日产的市场销量造成短期或长期的负面影响。 5. "需要官方回应和调查:" 面对这样的指控和质疑,东风日产需要迅速、透明地做出回应。这包括:

相关内容:

车刚买到手两周,天一冷续航就掉一半,仪表盘剩80公里,手机导航提醒:“再开3公里就进应急车道。

”这种体验够荒诞吗?

N7车主正集体演出真人版续航焦虑。

广东潮州的陈先生试过全程不开空调,车窗留一条缝,时速压着60,还是中途熄火,推了200米才进服务区。

有人当场把里程拍照,发到群里,三分钟刷屏——“标420,跑210,这续航打折比拼多多还狠。

东风日产原本承诺的“全气候电池管理系统”呢?

客服回得很艺术:低温下放点衰减属正常物理现象。

车主听完只想把电话摔了,物理是物理,钱包可是自己的。

更闹心的是OTA继续跳票。

说好的十月末大升级,解决死机、黑屏、车机变砖,现在日历翻到十一月中旬,软件还在实验室里和硬件吵架。

问就是“兼容性测试”,可车主们手机里的投诉截图已经塞满相册。

4S店的应对很分裂:有的店送七次保养换沉默,有的店直接甩锅“驾驶习惯”。

没有统一口径,全靠销售即兴发挥。

维权群里有人提议广州车展拉横幅,半小时报名接龙四十多人。

销量数字也透心凉:10月只卖出五千出头,环比再掉近两成,前二十名榜单里找不到它。

二手车商更狠,上牌俩月的准新车直接砍到发票价七折,理由简单粗暴——“没人敢接盘”。

官方悄悄加大优惠:指导价立减两万,再送保险,等于明牌告诉大家定价虚高。

早提车的那批人瞬间亏掉三万多,有人吐槽“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我是早买享挨揍”。

有人把希望押在华为,传说鸿蒙座舱要上天籁。

听起来很香,可业内小伙伴泼冷水:合作仅限座舱,电机、电池、智驾都是自留地,华为再牛也插不上手。

指望一个车机智救整车,难度堪比用APP治好骨折。

风向也在变。

东风集团港股十一月以来挨了一记闷棍,十二个交易日跌了12%。

研报标题一个比一个惨——“新能源转型承压”“品牌溢价回吐”。

隔壁岚图拼命冲刺IPO,像是亲爹赶紧再攒个儿子回血。

消协已经介入,广东、浙江两地立案。

律师建议别私下签任何“免责保养”,留好发票、拍照、录屏,万一哪天集体诉讼就用得上。

有人已经把车停地库,打车上班,省钱省心,只留一把钥匙在家“供着”。

一句话总结:新能源这条赛道,合资光环加传统渠道不再是护身符。

技术、品控、服务一环掉链子,用户跑得比续航归零还快。

N7的故事还没完,下一章就看东风日产舍不舍得拆自家的发动机模型,真刀真枪补课。

发布于 2025-11-05 06:46
收藏
1
上一篇:“东风日产首款纯电N7遭遇首月七次维修风波,品质疑虑重重,华为合作能否助东风日产走出品控危机?” 下一篇:东风日产汽车频现质量问题,车主纷纷投诉,专家呼吁监管部门及时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