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频出困境重重,缺乏监管的易货生意路在何方?行业破局之道深度解读

我们来深入解读一下“负面频出、缺乏监管的易货生意”的现状、未来挑战以及可能的破局之路。
"行业解读:易货生意的本质与困境"
易货交易,简单来说,就是"商品或服务直接交换,不使用货币作为媒介"。其核心优势在于: 1. "资源盘活":帮助企业或个人处理库存积压、闲置资产。 2. "成本节约":避免支付交易成本(如税费、手续费)。 3. "开拓市场":接触新的客户群体或供应商。 4. "创新模式":探索非货币经济的一种形式。
然而,当前许多易货生意“负面频出、缺乏监管”,暴露了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一、 负面频出:行业乱象与信任危机"
1. "信息不透明": 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描述与实物不符。 交易信息虚假,吸引流量但无实际交易意图(“杀猪盘”式)。 平台数据造假,夸大交易量和活跃度。 2. "信用体系缺失": 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惩罚机制,劣质卖家/买家难以被约束。 一方违约(如收货不付款/不发货),难以追责。 交易信任基础薄弱,导致“

相关内容: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李守

干易货生意似乎是个好买卖,于供需双方而言,实现了闲置物品的等价交换,减少了库存压力,于易货公司而言,两头收钱更实现了企业经营效益增加。

然而,因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监管,易货行业负面消息频出,兴起于河南的易货店又能走多远?

【起步于河南的易货公司,正加快全国布局步伐】

中国易货看河南,河南易货看南阳。“以物换物”的做法自古有之,但近些年真正把它做成生意,并逐渐推向全国的,离不开河南企业尤其是南阳企业的身影。

如2014年起步于南阳的开拓者易货,其直营店和加盟店总计超过90家,分布在河南、湖北、浙江、河北、山东等14个省份。

2018年百邦易货第一家店在周口开门营业,如今加盟店和直营店总计36家;2019年成立的置隆易货从郑州出发,如今在全国已落地的实体店超过80家。

河南商报记者在爱企查平台搜索关于“易货”的公司,查询到河南有2109个结果,其中南阳有262个,郑州有423个,两个城市易货公司数量加在一起占据全省易货公司数量的三成以上。

同样是在爱企查平台搜索到的数据,查询到全国有36064个结果,其中8853个易货公司是最近一年内成立,近一年新成立的易货公司占全部易货公司的24.5%,增长速度快。

起步于河南的易货公司,如今正在加快全国布局步伐。

置隆集团总裁李慧霞就表示,公司计划在2022年将企业总部搬到北京,拓展国际贸易。

【积压数千万库存,易货止损】

“以您所有,换您所需”是易货行业的核心价值,简单来说,就是有置换需求的客户通过向易货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服务费来置换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费行为。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易货公司收取的服务费普遍在4%~10%之前,有些易货公司的服务费甚至能达到20%~30%,一般而言,客户置换物品的价格越高,服务费收取的比例会随之降低。

小到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大到​国际间​贸易的往来,易货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至于易货实体店为何会在河南生根发芽似乎难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不过这些易货公司的成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公司创始人本人就有这方面的需求。

2013年,开拓者创始人做广告营销时就曾和合作企业产生过置换交易,因看到其中的商机,他和另外几个合伙人在南阳的一个小区开启创业之路;

2016年,百邦易货负责人从部队退役后,也干过不少生意,2018年时做某款饮料的代理,因产品定价过高,积压不少库存,就给易货公司做了一些置换,后来索性到市场还属空白的周口开了易货店;

同样是在2018年,做酒水和副食生意的李慧霞也积压了数千万库存,其中一个单品的货值就达七八百万,她表示,对企业而言这么大的库存像紧箍一样,和易货公司做了置换以后才算解箍。

【鱼龙混杂的易货行业】

这两年关于易货公司的负面消息频出。

例如,郑州张先生用120万货加24万的现金和易货公司约定分10期换120万的油卡,结果换了一期就不能正常兑换;在人民网地方政府留言板块,河南商报记者看到,同样有市民投诉某易货公司的工作人员承诺在10天内置换的两台2021款大众帕萨特汽车不能如期兑现的留言。

“平进平出”是行业规则,就是易货公司评估值多少钱进的货,多少钱出给要置换的客户。

而在实际操作中,因缺乏监管,不少公司​为​收入服务费,对货品把关不严,见货就收。

更有甚者把客户送来的货品,低价出售以快速变现。虚高价格加上仓库里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也难怪有客户换不到心仪的货品。破损率高,加上虚高价格,易货公司发放的积分“泡沫”越积越多。

开拓者易货商学院院长郭皓琦表示,有些易货公司把关不严,造成大量烂货积压,能置换出去的商品老板​再​虚标价格,这是吃着行业的饭,砸了行业的碗,会对易货行业造成极负面影响。

有业内人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因系统不完善,目前市面上90%的易货公司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货。

另外,易货公司的员工往往会身兼多职,既要到处拉生意,又要帮客户盘点和搬运,俨然成了搬运工。

【如何走出死循环】

易货行业出现对于有需求的商家来说的利好的消息,如今却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郭皓琦表示,评价一个易货公司是否良性运营的标准,不是看它每个月的流水多少,重要的是看它的出货率是否正常,否则货品也只是实现物理上的位置,并未产生真正的价值。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韭菜”不好割了,前期靠收取加盟费“跑马圈地”,疯狂扩张的易货公司发现这条路越来越难走通了,所以不少公司开始走合伙人机制,在各个城市募集合伙人,并从当地的运营中心获取分成。

另外,为重塑大众对于易货行业的认知,不少易货公司都在尝试做出改变。

百邦易货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规定价值超过5万元的货品都要经过至少三个人的核准,才能入库。

开拓者易货则聘请职业经理人,优化管理体系,加强对于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控制力,以期提升品牌的价值。

企巴特近几年则走得更稳健,在其CEO刘东阳则看来,企巴特和传统易货实体店并不在一个赛道,目前公司用于平台建设和产品打磨上的投入已经近千万元级别,未来只等风口的到来。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易货交易平台实物贸易市场规模达1181.5亿元,预计2022年能超过2800亿元。

未来能否把易货真正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名片,真正​现实​货与货之间的交换,对于易货企业而言,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编辑:刘梦鸽 张恒

发布于 2025-11-07 07:30
收藏
1
上一篇:百邦科技2025年三季度营收3.42亿,业绩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净利润状况解析 下一篇:业绩亏损困境难解,股东密集减持套现,百邦科技面临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