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西都安山区行,见证“人穷志不穷”的坚韧精神
2006年,我踏入了广西都安壮族自治县的山区,那是一个位于桂西的大石山区,以其崎岖的地形和贫困的生活条件而闻名。然而,当我深入当地,与那里的居民交流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人穷志不穷”的坚韧。
都安山区的生活条件确实艰苦。这里的地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许多村民居住在依山而建的石头房子里,生活设施简陋,交通不便。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收入微薄,贫困率长期居高不下。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都安的居民并没有被困难击垮。他们展现出了一种惊人的韧性和乐观精神。我看到,他们辛勤劳作,在石缝中开垦出一片片耕地,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努力维持生计。他们养殖鸡、鸭、猪等家禽,增加收入。即使生活再苦,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充满希望。
更让我感动的是,我看到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例如,都安是广西的“大石山区”,缺水是当地居民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饮水问题,许多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修建水渠,引水入户。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用汗水和智慧改善了生活条件。
我还记得,当时都
相关内容:

2006年夏天,为了开发助学旅游项目(由我们去考察贫困山区的贫困学生情况,然后在深圳组织有意向助学的企业去当地边旅游边助学),我走进广西河池地区都安县的山区。

我当年在广西团校进修时,只知道广西河池地区的南丹县和都安县盛产美女,因为他们是山区县,水土好,生长的女子成为我们的班花、校花也是情理之中。
我没想到,盛产美女的地方,居然是看上去那么冷峻的大石山区。

当团县委的美女带着我来到这个估计是他们县最偏远的小乡镇时,走在红水河上空的铁索桥上,我感觉自己到了远离现代社会的大山世界,颇有与世隔绝的感觉。
我站在铁索桥上,顺着团委美女手指的方向看去,知道自己所处的这个地方,已经是这个乡镇最“繁华”的地段。

因为大部分的村庄,都要翻过上面一个又一个山头,走过那感觉是直通天上的山路,才能看到村庄的房子。而那些住在山上的村民,因为没有水喝,据说经常要走好几里山路下到河边的井里挑水,然后再翻山越岭地挑回山上的家里给家人喝。

天呐,这都过的什么日子呀!也太难了吧!我在心里长叹。

多年后,我去了西藏,领略了“天路”的风采,但是,至今都安山区留在我脑海中的那些山路,让我感觉更象“天路”——由自然的大石头堆砌而成,那么陡,那么崎岖,没法通任何交通工具,只能靠两条腿一步步地走,感觉总也走不到尽头、无望的“天路”。
山路我以前在桂林地区的龙胜县也一天内走过几十里的,但是这么难走的山路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走在除了石头还是石头的大山里,我的心里有一种走入绝境的感觉。两位贫困女中学生的家听说在很多很多座大山后面,我们要走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的。

我出发前,听到乡政府的领导们在一旁小声地说:“这深圳来的人真是不一样,也不单听我们推荐和介绍,这么热的天气,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学生家里,那可要爬大半天的山路呀!都不知道她能不能爬得到家。”

既然大家都那么推荐那对优秀的贫困姐妹,我当然要自己去他们家看一看的。否则,我就没必要千里迢迢地来到这些地方考察了。
在还没被烈日晒晕之前,我终于到了姐妹俩家。我发现快到他们家时,路就没有了,只能从一些大石头的缝隙里钻过去。那对姐妹就是这样走过来迎接我们的。

她们俩一个在读高中,一个在读初中,都是学习非常好的学生。读初中的妹妹喜欢文学,说她的梦想是当作家。

他们的父母因为疾病和其它原因离开这个家多年了,家里只有读过几年书的爷爷、眼睛看不清东西的奶奶和他们在山上相依为命。姐妹俩这些年读书的费用都是年迈的爷爷想办法挣来的。
姐妹俩长得非常清秀,很文静,他们一家人对我这个山外来客很热情。

刚从贫困的白裤瑶山村过来,想起他们那些凌乱不堪的破房子,再看看姐妹俩的家,就觉得他们的房子是多么的整洁与舒适。

家里没有什么吃的,我和他们一起吃了两碗玉米粥。

姐妹俩为了招待我,割下了树上的芭蕉。

他们还想去山里找些什么野果给我,我劝住了她们,让她们做她们平时做的事吧。于是,她俩去玉米地里干活,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老练。

其实后来我在这个乡的其它村庄里家访时,也发现大部分家庭的房子都收拾得比较整齐,房子里就透出一种“人穷志不穷”的味。

这也是我回到深圳后,朋友们看了我拍的照片后,有感而发的话。

这个地方的人对读书的重视是由来已久,他们县高中的学生每年高考时,考上名牌大学的人数在广西也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有了这种好风气,普通百姓人家就更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了。

无论有钱没钱,反正借钱也要给孩子读书,不能误了孩子的大好前程。

不管够钱不够钱,借钱也要先把房子建起来,给家人树起对生活的信心、增添为美好明天奋斗的动力吧!所以在那些山区里,你很难看到破败不堪的房子。

特别是培养出有出息的读书人的家里,他们的楼房就是当地村民眼里成功的标志(象带我去村里家访的乡教办负责人的家,就是那个村庄一张闪亮的“成功名片”。对全体村民,起到一种榜样的作用)。

所以,这个地方,不用担心学生因为贫困而流失,无论怎么样困难,家长都会想尽办法地让孩子去读书。

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干劲,不相信命运是老天安排好的;他们相信能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有这样的精神还怕什么呢!
我在那个小小的乡政府里住了几天,毕业于广西民族学院的女乡长,估计也是平时经常下到村里去,皮肤也被晒成黝黑黝黑的,穿着也特别简朴。一看到我脸上就有热情的笑容。

她对我特别关照,拉着两位乡政府的女孩一起,亲自开船带我游红水河,一路向我介绍两岸风光。她说如果有投资商来这里开发旅游就好了。

乡政府几个办公室的年轻人也和我成了好朋友。在我不去家访的时间里,他们带我在附近转转,看看从河水里捞出来的各种奇石。

女孩子则一大早拉着我去铁索桥上用数码相机拍照玩。

有时候晚上,他们陪我一起在办公室里整理白天拍的照片,听我聊一些深圳的故事。

就在乡政府附近的人家,他们还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在广西艺术学院读大学的女孩,因为也曾在广艺学习过,所以看到她就特别开心,鼓励她珍惜求学机会,学有所成。

乡党委书记是个不太爱说话的人,但是有空的时候也会和我在政府的院子里聊上几句,听我说说深圳的那些事情。

我住在乡政府的宿舍里,吃饭在他们的饭堂里一起吃,因为和大家都熟悉了,所以无拘无束非常开心。

终于要走的那天,和大家都分别合影留念。

回到深圳后,我介绍这个乡的贫困大学生到深圳我原来工作过的香港企业打暑期工,挣点学费。

有一对新人结婚时,想要把自己收到的一万元好友礼金用来捐助贫困山区的学生,正好找到我,我就介绍了山里那对姐妹给他们。姐妹俩收到新人捐赠的善款,非常感动,写信来表示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负捐助人的一片好心。

只是多年没与乡政府的那几位朋友联系,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工作?

可否还记得我这个天天在村子里跑,被晒得又瘦又黑,不听他们劝,硬要自己爬几个小时的山路去看姐妹俩的家伙?

从都安回来后,我顺便去了刘三姐的故乡宜州考察,那里风光不错。

看到穿壮族服装的导游女孩,从小就喜欢少数民族服饰的我,免不了又要与她合影留念。

游轮上的游客,听说我在做助学旅游考察,非常感兴趣,纷纷过来和我神聊,说这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呢!

晚上住在河边一位大姐家里,向她了解一些当地的情况,还有幸品尝了他们在河里撒网得到的小鱼,味道鲜美可口。

那年回来,看到自己在都安龙湾乡铁索桥上拍的照片,就想,这辈子,如果我能有那么几次机会,为有需要的人,搭桥牵线,成就了别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早两天,看电视新闻时,说到扶贫的新闻,再次看到广西都安县的风景。希望那里山区的路可以通车了,那里的人们不用走几里山路来河里挑水回家喝了,希望那里以后不再有贫困大学生了 。
不仅希望都安这样,而是希望哪怕在中国再偏远的地方,也都和贫困说再见,再也不见了!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