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福喜”现象不容忽视,一查到底势在必行
是的,您提出的观点非常重要且值得深思。电商平台上的“福喜”(Fuxi)事件,如果属实,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涉及到平台责任、消费者权益、监管漏洞以及可能存在的商业道德等多个层面。对此进行彻底调查(“一查到底”)是必要的,原因如下:
1. "保障消费者权益:" 食品安全是底线。如果“福喜”产品确实存在使用不合规或有害原料、生产过程不规范等问题,那么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彻底调查可以查明真相,揪出责任方,保护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权。
2. "维护市场秩序:" 电商平台是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如果平台上的商家(无论是自营还是第三方)能够逃避监管,销售有问题的产品,将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劣币驱逐良币,损害整个电商生态的健康。
3. "厘清平台责任:" “一查到底”不仅要查生产、销售环节,更要查电商平台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平台是否尽到了对商家的审核义务?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抽检和监控机制?是否对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做出了及时有效的处理?平台的监管失职或默许行为同样需要被追究。
4. "暴露监管漏洞:" 事件可能揭示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电商领域的不足。线上交易的虚拟性、跨地域性等特点,给监管带来了挑战。彻底调查有助于
相关内容:

□刘大山
近日,有媒体曝光一家名为“祎鹏恒业”的企业,通过伪造商品授权书、海关关单等方式,在聚美优品、京东、1号店等多个电商平台上销售奢侈品假货。对此,聚美优品和京东发表声明承认售假,但均表示责任在第三方商户,对于“知假售假”的质疑,聚美相关负责人表示“真的不知道他们卖的是假货”。
都是第三方供货商,都是“真的不知道”,这次发生在电商界的售假风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尚未平息的福喜事件。但若仔细品味,肯德基、麦当劳销售腐肉给人的感觉是大吃一惊;而面对电商平台卖假奢侈品,很多消费者的反应却是“见怪不怪”、“果然如此”,其中反映出的市场态势令人深思。
对奢侈品电商售假的指责近年来不绝于耳,在常识与逻辑上,一两折就能买到阿玛尼、巴宝莉、爱马仕这样的大牌很难令人信服。但相关法规和监管的缺失,让“知假售假”的怀疑只能止于怀疑,没有深入调查与权威结论,自然也无法真正抓住售假者的把柄。但无论如何,一句“真的不知道”不能代替真相,一句道歉也不能推托掉应负的责任与惩罚。
福喜事件曝光后,食药监与公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迅速行动,查封生产线、控制责任人;可对祎鹏恒业呢,难道就止于下架、封店与退货?新消法规定经营者有欺诈行为“退一赔三”,祎鹏恒业公司仅有50人,每月流水额却高达千万,那些受骗购买假货的消费者该如何获得赔偿、讨回公道?新法还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明知”或“应知”销售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这些责任由谁来督促聚美优品们履行呢?
福喜事件曝光后,全国的麦当劳都在彻查食品来源;而据报道,祎鹏恒业同时给多个电商平台供货,在京东叫“百纳时尚”,在国美在线叫“百纳奢品”,在亚马逊则是“恒业奢品”。这个造假大户还有多少分身,有没有一查到底?电商界售假并非个例,聚美优品关了一家祎鹏恒业,怎能保证这是平台上唯一的假货供应商?在其他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上,类似的假货供应商又由谁来曝光呢?
一个福喜揭穿了中国洋快餐,一个祎鹏恒业搅乱了中国电商,与食品安全监管相比,电商的立法与操作层面缺失更多,漏洞更大。如何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责任部门、建立常态化监管体系,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