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销售目标直指35亿!成都企业双管齐下,调试新设备忙赶订单热潮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的缩影。为了实现今年超35亿的销售目标,成都这家企业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执行力,一边进行产能扩张(调试新设备),一边全力冲刺现有订单。
这种“边扩产边赶单”的模式,通常发生在企业:
1. "抓住市场机遇:" 某个行业需求旺盛,订单量大且急。
2. "实现快速增长:" 公司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需要快速提升产能来支撑。
3. "技术或产品升级:" 新设备的引入可能意味着技术提升、效率提高或能生产新产品,是发展的重要投入。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情况:"
"挑战:"
"资源紧张:" 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物料、设备时间等资源会被同时拉扯,管理难度大。
"生产协调复杂:" 新旧设备、新旧产线如何高效协同,避免窝工或瓶颈。
"质量控制:" 新设备调试期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需要严格把控。
"潜在风险:" 如果新设备调试不顺利或市场预测有偏差,可能导致计划落空。
"机遇与优势:"
"规模效应:" 新设备投产后,有望降低单位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
"能力提升:" 扩产意味着企业基础能力的增强,
相关内容:
“这是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2月9日,在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远星橡胶”)二期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崔友明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起车间里的全新设备。节后复工以来,远星橡胶一边调试设备,一边忙生产赶订单,目前公司日产各类轮胎约20万条。

远星橡胶二期项目现场
远星橡胶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摩托车、电动车、汽车轮胎等生产的制造型企业,现已成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目前远星轮胎已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远星橡胶而言,去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公司荣获“2024成都民营企业100强”“2024成都制造业企业100强”等荣誉。同时,去年底远星橡胶二期智能交通装备制造项目竣工,建设面积约18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将新增收入15亿元,增加财政税收1.2亿元。
“去年10月厂房竣工,设备刚入场安装调试,订单就来了,主要来自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等国家。”崔友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2024年的火热势头延续到了今年,因此公司在大年初六就全面复工,抢抓生产进度。据介绍,二期项目采取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试生产的方式运行,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了空机调试,而在不远处,一期项目生产线已经非常成熟,每天忙碌运转。

远星橡胶二期项目现场
据介绍,目前远星橡胶二期项目还处于单机生产状态,还有很大产能尚未释放。“目前自动化生产线还没有运转起来,各个环节尚未贯通,我们还在调整各种参数。”崔友明指了指头顶的物流运输线:“等以后连接上,胎胚就将直接通过提升机,在厂房上空运转,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
崔友明介绍,二期项目全部按照工业4.0的理念进行设计,用机器替代人、用大数据替代大脑。例如运输环节是通过AGV小车自动搬运。此外项目还采用了一整套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计划的执行、生产过程的追溯、设备运行状态、生产物流运输调配等多个维度的集成管理,实现生产全线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远星橡胶二期项目现场
目前,远星橡胶二期项目已完成80%左右的设备安装,预计今年5月能完成所有设备的安装及联机试产,6月全面投产,届时预计将年产高性能子午线轮胎1000万条。
崔友明表示,近几年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25年公司销售收入力争突破35亿元,2026年力争突破40亿元,2027年力争实现产值50亿元。此外,公司还将联合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摄影报道
编辑 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