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14年,德隆系三驾马车“湘火炬”重返A股市场再掀风云
是的,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并且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阔别A股市场长达14年的“湘火炬”,确实正在积极推进回归计划。
以下是关于此事的一些关键信息:
1. "背景":“湘火炬”(湖南火炬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曾是德隆系的重要成员,被誉为德隆系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在2008年德隆系资金链断裂危机后,湘火炬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并最终在2009年退出了A股市场,进入退市整理期,随后完成退市。
2. "回归计划":近年来,湘火炬一直在寻求重新登陆A股市场。其计划的核心是"借壳"。据公开信息,湘火炬曾与ST新梅(后更名为新梅股份)进行过借壳上市的合作谈判。虽然该借壳计划后来因故中止,但湘火炬回归A股的意愿依然强烈。
3. "最新进展":近期,市场传出了湘火炬可能与中国汽车零部件巨头"万向集团"产生关联,并可能通过万向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回归的可能性。有报道称,万向集团旗下的ST万方(后更名为万方发展)可能与湘火炬存在潜在的重组安排。但这方面的信息目前仍在发酵中,存在不确定性,需要等待官方的正式公告确认。
4. "市场意义":
"历史回归":对于湘火炬自身而言,
相关内容:
文 | 刘振涛
时隔14年,胡汉三又要回来了!
2月26日收盘,潍柴动力股价下跌3.80%,报22.05元,总市值为1749.42亿元。
前一天2月25日晚间,潍柴动力发布公告称,拟分拆旗下子公司潍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火炬科技”)至创业板上市。

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利好消息没带动潍柴动力股价的上涨,却引起了股民的注意。
有股民表示,那个“湘火炬”换个马甲要回来了吗?
“湘火炬”是谁,跟潍柴动力有什么关系?
“湘火炬”原本为株洲火花塞厂。1993年改组为国有控股公司,更名株洲火炬火花塞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深交所上市。
1997年,湘火炬进行国有制股份改革,通过国有股份转让引入新疆德隆为第一大股东。就这样,唐万新的德隆系先后控股了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这三家上市公司。这三家公司成了德隆系著名的“三驾马车”。
2004年,德隆系崩盘,旗下的资产不得不进行出售。湘火炬被公认是德隆系“三驾马车”中资质最好的一家,且是唯一一块净土。

“德隆一出事儿,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机会来了。”潍柴动力的董事长谭旭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当时,湘火炬是中国最大的重型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旗下拥有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
陕西重汽在我国15吨以上重卡销量排行第二,2004年利润总额为1.5亿元;陕西法士特在全国齿轮行业名列第一,2004年利润总额高达8.45亿元。
可以说,谁控制了湘火炬,就意味着控制了中国盈利能力最高的重卡整车及零部件资产。
国内众多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包括一汽、二汽、三一集团等都对湘火炬虎视眈眈。
2005年8月8日 ,在最后的收购竞拍会上,潍柴集团最终以10.23亿元天价战胜了最大竞争对手万向集团,拍得了湘火炬股权。
潍柴集团进入后,通过发行新股吸收合并,将湘火炬变成了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潍柴动力的全资子公司,使其摆脱德隆危机阴影。
2007年,湘火炬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湘火炬退出了上市舞台。 而同年,通过对湘火炬的吸收合并,潍柴动力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一家“A+H”上市公司。
那么现在潍柴动力分拆上市的火炬科技还是当时的“湘火炬”吗?
据潍柴动力分拆预案,火炬科技的主营业务为火花塞及部件、点火线圈及部件和汽车水封及水泵等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
之前“湘火炬”旗下控股参股的陕西重汽、陕西法士特齿轮、汉德车桥等已经分离,与火炬科技一样成为独立发展的子公司。
如今,虽还能在潍柴动力的身上,看到些湘火炬的影子,但就火炬科技业绩来看,其占比重已不大。
目前,潍柴动力的主营业务包括动力总成、整车整机及关键零部、以及智能物流三个部分。
据潍柴动力公告,2020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为1473.8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1.06亿元;
火炬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净利润6792.75万元。
火炬科技营收及利润占潍柴动力的比重都不足1%。火炬科技已经是潍柴动力的非核心业务了。
分拆的预案也显示,潍柴动力与火炬科技之间所属子公司资产、财务、机构方面相互独立、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不存在交叉任职。
目前,火炬科技的分拆上市议案还并未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核同意,距离真的上市还有一段距离。
曾经,湘火炬意气风发,成为德隆系“三驾马车”之一,帮助潍柴动力完成A股上市。如今,湘火炬能以火炬科技的身份再度回归A股吗?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