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看衰东北?一探沈阳焕新面貌,见证东北崛起新篇章

确实,长期以来,关于中国东北,特别是沈阳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存在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比如“没落”、“体制僵化”、“经济不景气”等等。这种看法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在市场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但是,用“看衰”来形容现在沈阳,可能已经不太准确了。近年来,沈阳以及整个东北都在积极寻求转型和振兴,并取得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进展:
1. "产业转型升级:" "装备制造业依然强劲:" 沈阳作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在高端装备、智能装备等领域持续发力,例如沈阳机床、沈飞、黎明航空等企业都在进行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 "新兴产业布局:" 沈阳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进行了积极布局,吸引了众多投资,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正在快速发展。 "营商环境改善:" 沈阳等地政府持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努力吸引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2. "城市活力与生活:"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沈阳的城市面貌在持续改善,地铁网络扩大,新城区建设(如沈北新区、浑南新区)不断推进,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文化生活丰富:" 沈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关内容:

隆冬腊月,数九寒天

街头车流滚滚,熙熙攘攘;

工厂热火朝天,忙碌一片

滴水成冰,热气腾腾


我是沈阳

一座在共和国工业版图中

举足轻重的工业重镇

一座不惧看衰与质疑

锚定振兴目标奋力前行的“振兴之城”

一座初露“靓美”身形

一点点蜕变的工业新都

视频加载中...

新年伊始,来我这里

体验“老字号”的“香”

感受“新字号”的“势”

欣赏“靓身形”的“美”


看!

不可替代的“老字号”

历久弥“香”


走过七十载的沈阳鼓风机集团

生产有“工业心脏”之称的压缩机

在沈阳鼓风机集团车间,工人操作机器加工产品内机壳(2020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它多年来始终坚持

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6%以上

是沈阳装备制造业的代表

今年刚一开年

沈鼓的厂房车间又是忙得不可开交

不可替代

所以订单满满

2021年1至11月

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分别同比增长16.5%、3.4倍

2022年的订单已排到了下半年


从失血到止血

一度濒临破产的沈阳机床备受外界关注

“现在我们是一个人顶俩人用。”

沈阳机床中捷友谊厂总经理赵旭靖说

通用技术集团2019年底重组沈阳机床后

力推三项制度改革

人均产值由37.8万元提高到87.9万元


改革进一步,效益长一寸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北方重工

2021年营业收入、新增订货

分别同比增长442.8%和427.1%


“老”不是落后的标签

而是支撑振兴的根基

初步统计

沈阳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


看!

跳跃前行的“新字号”

跃跃欲“势”


机器手臂上下舞动

上演着机器人生产的画面

增强现实等技术与传统工业接入

构画出“科幻大片”

5G基站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车间厂矿周围

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

……

一个个工业的新名词在这里落地生根


行走在沈阳

能深刻感受到汩汩涌动的新动能

在沈阳美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调试智能导航设备(2021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2021年

沈阳市瞪羚、独角兽企业同比增长71.59%

“新势力”正在加速崛起成“势”

走进新时代的沈阳

展现出了对“新”前所未有的渴望

这,孕育着新的未来


看!

正在蜕变的“靓身形”

初具轮廓


流经沈阳的浑河北岸

每到夜晚

盛京大剧院就会发出绚丽的光彩

音乐会、京剧、儿童剧

……

经常一票难求


1905文创园

奉天工厂

铁锚1956文创园

……

老工厂接二连三变身

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如今的沈阳

已经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钢筋铁骨”


这里“国际范”更浓

中德园、中日园、中韩园

……

建设中的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2021年12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随着一个个中外合作工业园的成熟

大街小巷也多了很多洋面孔

就在2021年底

沈阳还举办了一场主题晚会

来自20多个国家的

100多名旅居沈阳的外国友人登台献艺


这里“数字味”更强

刷脸功能在地铁商超中应用

足不出户的“一网通办”全面推进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加快布局

沈阳正在把办事大厅“放到百姓的指尖上”

把城市管理架构在数据上


这里“低碳风”正劲

2021年

沈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

首次突破了300天

一块块光伏发电板

一根根风力发电桩

一座座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

如今的沈阳

绿色已经成了新发展底色

沈阳市风光(2021年4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走过深冬,便是新春

滚石上山的振兴之路

山险石巨

但春山在望,未来可期


我的“老”,是振兴的根基

我的“新”,是振兴的希望

我的“靓”,是振兴的彰显

我是沈阳

请叫我“振兴之城”!

总策划:傅华

策划:赵承、陈凯星、曹智

监制:邹声文、张旭东、常爱玲、齐慧杰

统筹:赵超、徐扬

采写:曹智、徐扬、汪伟

视频:高铭

编辑:熊争艳、刘敏、李昂

视觉/海报:杨青、李佳艺、刘烜硕(新华网辽宁频道)

新华社国内部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辽宁分社

联合出品

发布于 2025-11-14 05:22
收藏
1
上一篇:十年砥砺奋进,美行科技如何不负浪潮期望,铸就隐形独角兽传奇 下一篇:美行引领,地平线开启——让迷茫的心灵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