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试驾揭秘,上汽大众朗逸逆袭1.6排量,蓝驱版独树一帜成特别焦点

这是一篇关于上汽大众朗逸试驾体验的文章,融合了你提供的核心观点:
---
"独立试驾|上汽大众朗逸:干掉1.6上位,蓝驱版是特别的存在"
在A级轿车市场,上汽大众朗逸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作为常青树级的选手,它凭借均衡、耐用的特质,常年霸占着销量榜前列。这次,我们有机会对最新的朗逸进行一次独立的深度试驾,重点考察其是否如传闻般在动力上实现了跨越式升级,特别是备受关注的“蓝驱版”是否真的有实力“干掉”曾经的标杆——1.6L自然吸气发动机。
"外观:熟悉中见微调,质感在线"
首先映入眼帘的,依然是朗逸那套成熟稳重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前脸的进气格栅尺寸有所增大,配合锐利的LED大灯组,视觉上更具冲击力。侧面线条流畅,腰线从前翼子板贯穿至尾灯,营造出不错的层次感。车尾设计简洁,贯穿式尾灯是当下的流行元素,也提升了辨识度。
与上一代相比,朗逸的改动是渐进式的,更注重细节的优化和整体质感的提升。虽然整体轮廓依旧熟悉,但微调后的设计确实让它在同级别中显得更加精致和有活力。整体做工和用料,在同级中属于中上水平,没有明显的短板。
"内饰:实用

相关内容:

本文是买车问问的原创分享文章,来自撰稿人尚德厅堂。

当年大众出第一款蓝驱版,我这个“尚德厅堂”的人都没搞懂是神马情况,闻听是为了节能减排推出的特别版,一听特别版就来劲,上前一看多搭载一项启停功能,轮胎也有特别之处。时至今日大众很多车型依然有蓝驱版的存在,甚至蓝驱版的改进象征车型未来的制造与销售趋势。

见到这台朗逸蓝驱版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它有太多的独特之处,在外形上与朗逸没有重大区别,可能唯一能够通过细节辨认它的就是车头尾都有的“BLUE MOTION”镀铬字样。

不过那副黑灰相间的多幅轮毂在一定程度上突出该车的独特气质,与普通版本1.6L车型体现出区别;不过外观有一项配置与特别版的气质不太符合,卤素大灯!从厂商角度考虑,也可以把蓝驱版作为1.4T与1.6L衔接车型,这样的设置说明上汽大众对车型的定位有自己的分寸,侵犯1.4T的地位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消费者要的是实惠、性价比,厂商以后不妨可以考虑将蓝驱版也分个高低配。

内饰的模样在我意料之中,却又小有惊喜。

内饰的整体沿用了朗逸家族化的设计,中控台的用料与做工都与朗逸、朗行没有丝毫区别,中控台上那一抹哑光银色饰板让全黑内饰不再单调。虽然座椅采用织布与皮质材料相间的设计,织布部分的蓝黑条纹为内饰注入不同视觉元素,看起来还挺特别。

对于有时尚情节的年轻人来讲,蓝驱版的细节始终用特别二字压制着只比它便宜5000元的1.6L舒适版。至于中年人的喜好大概更喜欢全黑内饰的稳重与舒适吧。这台试驾车上装配大众最新多媒体系统,智能、丰富的影音娱乐体验在同级车型中还占有一定优势。发动机起停系统如今已不算稀罕技术,然而厂商却将其余全系都没有的技术设置在蓝驱版上,只是启停时的大动静还是让我将它归类为宣传需要的范畴;若是在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期,你将这种震动视为不规律的按摩不是不可。

大众A级车动力搭载已形成约定俗成的惯例,多年以来将1.6L与1.4TSI作为主力发动机使用,即使1.2TSI已推出三年有余也并没有改变大格局的意思。

在我看来蓝驱版出现则是大众对未来车型划分的一个重要信号与预演,当年高尔夫6代首次引入蓝驱版的时候搭载1.4TSI发动机,后来的朗逸也是如此。如今的蓝驱版已加入全新1.2TSI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可见大众的策略正在根本转变。

81kW的最大功率以及200Nm的最大扭矩相当于主流1.8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平,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体验天生优于自然吸气发动机,因此在我驾车上路之后,能够有接近1.4TSI的动力体验,驾驶起来虽不至于随心所欲,却也能应付各种路况需求。鉴于2000转才有最大扭矩输出,1.2TSI就呈现出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起步时前两挡的表现不敬如人意,要想起步之后获得更好加速你只能采取油门深踩的动作。相比有些来势汹汹的1.2三缸机1750转就能迎来最大扭矩,这台大众的1.2TSI在驾驶感受上更偏重实用性。

大众变速箱的优势之一是S挡的存在,涡轮引擎在D挡下的表现能应付日常所需,S挡就真的是为了有动力需求的人而设定。

在S挡模式下请慎重使用油门,甚至连我自己都没有准备好去应付它的表现,发动机转速瞬间达到3500转并咆哮着带动车辆冲了出去,转速的攀升十分迅速,转眼来到5000转;变速箱却在此时懒在那里有些不管不顾,最后“极不情愿”的升挡,很快车速就达到80km/h。伴随着机械噪声与胎噪、风噪,混在一起疯狂的刺激着耳膜。深度体验了朗逸蓝驱版的性能表现还真有那么回事。

——总结——

从动力方面看,1.2TSI的表现都比1.6L更加优秀,接过大旗成为主力发动机是必然趋势。只是以目前的主流势态来看,大众没有必要淘汰1.6L去加高造车成本跟自己过不去。

如若竞争对手纷纷推出同排量发动机的车型,或是国家实行更高的排放标准,一切都顺其自然了。然而在很多消费者眼中,万元的差价相比动力需求而言,前者的重要性会占据主要考虑因素——毕竟,人生有太多凑合。

发布于 2025-11-14 05:46
收藏
1
上一篇:长了毛的10款朗逸惊现3万甩卖价?检测师劝诫,何不花点钱买排骨? 下一篇:诺兰御用蒙面影帝,眼神戏法演绎,毒液中最乖的超级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