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煌到式微,曾经车载导航一哥凯立德,为何如今鲜见身影?”

凯立德(KLD)作为早期中国车载导航市场的领军者,确实风光一时。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市场份额和用户使用率相对下降,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份额被新兴巨头抢占:" "高德地图(Amap):" 阿里巴巴旗下,依托阿里巴巴强大的技术、资金和生态资源,以及早期与手机厂商的深度绑定(预装系统),迅速崛起。高德在数据更新、算法优化、POI信息丰富度、以及与阿里系其他服务(如高德打车、高德打车)的整合方面做得越来越好,积累了大量用户。 "百度地图(Baidu Maps):" 百度作为搜索引擎巨头,地图业务起步早,用户基数庞大。凭借其强大的搜索技术,POI信息查询精准;同时,百度地图也较早推出了基于车机的产品,并不断优化导航体验。其“百度地图”APP和车载版在国内拥有极高的渗透率。 高德和百度地图凭借其网络效应、技术优势、更快的迭代速度以及与主流车机和手机系统的兼容性,逐渐蚕食了凯立德的市场份额。
2. "数据更新与覆盖的挑战:" "数据时效性与准确性:" 导航的核心是地图数据。虽然凯立德早期在数据采集方面有优势,但在面对高德、百度投入巨资进行数据采集和

相关内容:

曾几何时,互联网两大搜索引擎巨头谷歌和百度在PC端的地图业务进行多番对弈,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其忠实的用户,直到谷歌宣布退出大陆市场,地图市场在PC端形成了百度一家独大的局面。地图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从最初的二维平面到立体三维,再到实景查看,甚至是卫星定位,再加上各类生活信息,依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地图另一个细分市场——车载导航,也有两大巨头在默默地进行市场争夺,那便是凯立德和高德,而最早起家的凯立德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无疑是这一领域的龙头。凯立德是由被人们成为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届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第一人的张文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办,张博士的创业经历及辉煌历史相信很多人早已有所耳闻。

凯立德从创办之初就带着无数荣光,从1997年创立开始,到2000年开发了导航地图,再到2005年成为国内首家具有甲级测绘资质的名营企业,直到2014年挂牌新三板,曾连续八年时间占据国内车载导航市场第一的位置,远远超过了第二名的四维图新和第三名的高德,成为汽车导航市场第一品牌。

科技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创新与淘汰的循环里向前发展,一直傲视群雄的凯立德继续耕耘其优秀的前装导航市场以及后来的后装导航领域,业绩也持续攀升;然而变化却已悄然发生,位于市场第二三名的四维图新和高德地图相继被腾讯和阿里等互联网大鳄收购,并先后实现上市获得充足的资本进行发展;此时的凯立德却开始深陷业务转型以及研发投入带来的困境,后起之秀百度地图更是发展迅猛,一路高歌抢占凯立德和高德的市场。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再让凯立德措手不及,当百度、高德等公司纷纷发力移动端的导航市场之际,凯立德仍然在车载前装市场发力,而真正的打击则来源于前两者的免费措施。2013年8月,高德宣布旗下高德导航手机端应用免费使用;百度也在随后宣布百度地图手机导航APP永久免费,手机导航APP进入免费时代;此时的凯立德依然维持在高额售价及售后维护收费姿态,直到三年后的2016年才放开免费使用,而此时的车载导航市场早已被免费使用的高德和百度占据。

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不断发展和普及的市场下,车载导航市场早已不是凯立德一家独大的局面,高德、百度、腾讯、谷歌等地图巨头早已抢占了导航市场的车载端及移动端市场。究其原因,凯立德逐渐失去一哥地位有很多原因:第一是在筹划上市方面多次错失市场良机,不像四维图新和高德那样背靠腾讯和阿里后直接上市;第二是业务转型太慢,当免费导航成为用户首选时,凯立德还继续维持高额收费,用户终将用口袋做选择;第三是决策时效太慢,地图更新时间太慢,精度不够准确,措施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期,而高德、百度早已做到实时更新地图,并且还在不断优化移动端的用户体验。

如今的商业市场瞬息万变,稍微不慎或调整不及时,就有可能错失良机,甚至丢掉市场;正所谓大浪淘沙,企业的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存在,而失败的原因却永远只有一个,在竞争中不发展就会被淘汰。


发布于 2025-11-14 08:37
收藏
1
上一篇:全新日产途达升级放大,柴油还是汽油之争,越野迷翘首以待价格揭晓 下一篇:凯立德C325记录仪品质保障实证,品牌产品在路上实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