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电池厂面临内卷困境,海外拓展再遇宁德时代强劲挑战

我们来分析一下“二线电池厂:国内内卷,出海又遇宁德时代挑战”这个话题。
这确实是当前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一个非常现实且严峻的写照。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内卷)" 和 "国际市场上的巨头阴影(宁德时代的挑战)"。
"一、 国内市场“内卷”加剧"
1. "产能过剩与价格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但市场集中度较高,宁德时代(CATL)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市场份额通常在50%以上)。 二线及以下电池厂(如中创新航、比亚迪(自产)、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虽然各有特色和市场份额,但整体面临巨大的产能压力。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价格战时有发生,导致行业利润率普遍承压,二线厂商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2. "技术路线与客户竞争:" 国内车企倾向于将核心电池供应商锁定少数几家,以保障供应安全和成本控制。这使得二线电池厂在获得大客户(尤其是新势力车企)的订单时面临巨大困难。 技术迭代速度快,无论是磷酸铁锂(LFP)还是三元锂

相关内容:

rong>【中国二线电池厂出海寻机,海外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年6月,法国杜埃一座由中国远景动力投资的动力电池工厂投产,总统马克龙出席仪式。该工厂是“选择法国”重点项目,首期规划年产能10GWh,首批电池供应雷诺R5。 过去几年,法国北部打造“欧洲电池谷”。远景动力前身是AESC,2019年被远景收购。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70%份额,远景动力等二线厂商生存空间逼仄。 国内市场格局2018年初见雏形。2016年补贴转向,宁德时代抓住三元锂电池机遇;2020年比亚迪刀片电池使磷酸铁锂翻身。此后,宁德时代注重品牌建设,几乎成高端车型独家供应商,二线厂商溢价能力受限。 因汽车生产本地化要求,电池出海建设产能可提前锁定产线。海外市场利润空间大,均价高于国内,市场集中度低、渗透率低,且磷酸铁锂需求抬头。 不过,宁德时代也在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宁德时代“奋斗100天”后,全球装机量超LG。若宁德时代以产能优势打价格战,二线厂商难应对。 海外建设生产线成本高、耗时长,本地化生产会提高成本、牺牲利润率。国内二线电池厂毛利率自2022年后低于20%,其命运难以完全自主掌控。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和讯财经,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和讯财经”APP

发布于 2025-11-14 13:45
收藏
1
上一篇:二线电池厂砥砺前行,出海求生,开启全球市场新篇章 下一篇:二线电池厂勇闯海外,砥砺前行“出海求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