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喊话揭露车企装疯行径,消费者权益遭坑警示录

这句话“周斌喊话,车企装疯,用户被坑”是对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某些现象的一种批评和评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
1. "周斌喊话 (Zhou Bin's Call Out):" “周斌”通常指周斌,是知名汽车评论媒体人(例如在“懂车帝”或其自媒体渠道活跃)。 “喊话”意味着他公开地对某个群体或对象发出呼吁、批评或质问。 因此,“周斌喊话”指的是周斌针对汽车行业(特别是车企)的某些行为,发表了公开评论,表达了他的观点和不满。
2. "车企装疯 (Automakers Pretending to be Crazy):" 这里的“装疯”不是指真正的精神失常,而是一种比喻,可能指车企采取了一些看似不合常理、夸张甚至有些“疯癫”的市场策略。 "可能的含义包括:" "过度营销/炒作:" 通过极端的宣传手段、制造话题、甚至虚假信息来吸引眼球,制造焦虑(如“电池越充越少”、“续航虚标”等),引发抢购潮。 "价格战:"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进行不计成本的降价,可能扰乱市场秩序,也让品牌价值受损。 "数据造假/误导:" 在宣传产品性能(如续航里程

相关内容:

九月,北京现代副总周斌在公开场合讲了几句话,他没有直接骂人,也没有点名道姓,只是用了四个词:遥遥领先、大字吸睛、饥饿营销、订单注水,加起来总共三十二个字,就把新能源车圈里那些小动作全都点破了,这种情况挺少见的,传统车企的人一般不敢这么说话,同行大多选择沉默,他却偏偏说了出来。

现在的汽车广告总是把大字放在前面,小字藏在后面,比如宣传全系标配2200MPa超强钢,下面却用小字注明这只是项目代号,再比如标榜零百加速2.98秒,括号里悄悄加上不含起步时间,还有号称低温续航第一,实际上温度范围只限5到15度,这些关键信息在主图上根本看不到,这种操作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行业默认的做法,我看过很多车评视频,评论区经常有人问这些小字到底算不算数,但从来没人,因为没人敢说出实话。

法律上早就规定广告必须清楚明白,不能误导别人,律师也指出消费者如果因为没看到关键限制条件而买车,本来可以撤销合同,但现实中没人愿意去打官司,因为过程太麻烦,车企又用互联网那套方法,先用吸引人的内容引起注意,再慢慢解释细节,问题是汽车不像手机应用,出事会危及生命,有些公司连安全配置都敢玩文字游戏,这种情况真让人感到担忧。

订单数据更离谱,新车发布头三天总说订单破万,其实那种订单就是交几十块定金,随时可以退掉,和淘宝下单差不多,后来连大定也改了,原本要交五千块不能退,现在也能退款,数据变得完全没意义,有内部人员透露,有些公司提前几个月就策划好订单破万的发布会,连现场观众都是安排好的,今年前九个月全国小订可能超过五千万台,实际产能根本跟不上。

监管这块也没有具体规定,没人明确说明什么算小订和大定,统计方式很混乱,上险量、批发量、零售量各家报的数字都不一样,市场监管总局说正在研究怎么认定虚假宣传,但到现在还没结果,我朋友上个月想买电动车,查了很多数据发现都不靠谱,最后直接去4S店试驾了,他觉得数据信不过,不如亲手开一下看看。

车企内部其实也挺无奈的,有人说,不是不想讲实话,而是老板只看每周的排名,不把声势造起来就争取不到资源,营销部门压力很大,只好跟着做那些“预制菜”一样的东西,比如安排现场气氛组、提前拍好图片、找人刷单凑数据,一整套流程走下来,真实的情况反而被盖住了,这跟直播带货刷单的做法差不多,但汽车不一样,它属于重资产、长周期、责任也特别大的产品,风险级别差了好几个等级。

现在一些汽车品牌开始放弃“小订”的做法,理想汽车的李想提出直接交付车辆,东风日产的负责人王骞建议三个月后复盘情况,但行业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最接近真实销量的数据其实是上牌量,只是这个数据发布得慢,消费者等不了那么久,很多人在买车前查了很多资料,最后发现这些信息并不准确,这种情况确实让人感到困扰。

用户其实就想知道这辆车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花钱买,但厂商总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搞得大家都不太相信他们说的话,信任一旦没有了,再好看的广告也起不到作用。

发布于 2025-11-14 15:01
收藏
1
上一篇:古人的通讯奇招,飞鸽传书,靠谱还是传说的浪漫? 下一篇:30万预算购越野,奇瑞捷途纵横G700评测,性能与价值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