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机可用”到“优机可选”,丘陵山区小农机发展新篇章

这段话是一个很好的标题或者新闻导语,它概括了一个重要的农业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这句话:
"1. 核心转变:“无机可用”到“优机可选”"
"“无机可用” (wú jī kě yòng - Inorganic available/usable):" 这可能指的是过去在丘陵山区,由于地形复杂、道路崎岖、作业空间有限等原因,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施展拳脚,农民往往只能依赖人力、畜力,或者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导致“有机无机”的投入和产出都受限。这里的“无机”可能是一种反语,强调的是大型机械的“不可用”或“不适用”。 "“优机可选” (yōu jī kě xuǎn - Excellent machines selectable):" 这表明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适合丘陵山区的中小型、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即“小农机”)得到了发展,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到性能优良、操作便捷的农机具。
"2. 关键因素:“小农机在丘陵山区跑起来啦!”"
"“小农机” (xiǎo nóng jī - Smal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指的是那些体积小、重量轻、灵活性强、适应性好的农业机械,例如小型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小型耕作机具等。 "

相关内容:

曾几何时,看着平原地区大型农机轰鸣驰骋,丘陵山区的农民只能望“机”兴叹。如今,这一局面正在被改写!小巧灵活、智能高效的“铁牛”们,终于翻山越岭,开进了我们的田间地头。

还记得吗?在过去,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常态。不是农民伯伯不想用机器,而是适合丘陵地带小块、坡陡地块的农机实在太少了,可谓“无机可用”。数据显示,我国丘陵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34.62%,但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为55%,远低于全国超过75%的平均水平。这巨大的差距,背后是无数农户的辛劳与无奈。

那么,转机是如何发生的呢?

这一切离不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各地的积极实践。就在今年10月,浙江省专门召开了全省丘陵山区农机先导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强调要加快建设步伐,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强省贡献力量。而更早之前,全国首个山地丘陵农机智造产业园已落户重庆江津,计划打造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高地。政策的东风,为小农机的研发和推广注入了强劲动力。

“优机可选”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令人振奋的是,适合丘陵山区的新款农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2025年7月于重庆举行的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就重磅发布了“2025丘陵山区十大农机新产品”。这其中,有能灵活转弯的自走旋耕机,有轻便易操作的微耕机,甚至还有能爬坡运输的陆轨两用机。这些农机不再是平原大型机械的“缩小版”,而是真正针对丘陵山区痛点进行创新的成果,让农户们有了丰富且优质的选择。

实实在在的效益,农民最有发言权。

理论说再多,不如看看实际效果。今年2月,重庆市江津区朱杨镇福宝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新购置的农机投入使用,一台旋耕机每天能翻耕土地30余亩,效率相比传统的牛耕方式提高了8倍以上!当地农民欣喜地表示:“以前春耕全靠人力和畜力,又累又慢,现在看到这些农机设备真是又快又方便!”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全国越来越多的丘陵山区上演。同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也落到了实处,真金白银地降低了农户的购机成本。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迈上了新台阶。

当然,发展之路并非一蹴而就。除了研发更适宜的农机,还需要进行土地宜机化改造、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配套措施。例如,绵阳市通过实施改造项目,项目区的农机化水平已能达到90%以上。这告诉我们,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小农机真正扎下根、跑得欢。

结语:从小众需求到产业蓝海,从“无机可用”到“优机可选”,小农机的崛起不仅是农业科技的进步,更是对广大丘陵山区农民辛勤耕耘的最好回馈。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灵巧的“铁牛”将成为绿水青山间一道崭新的风景线,带着丰收的希望,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发布于 2025-11-18 13:59
收藏
1
上一篇:深圳驾校因“经营规划调整”与学员失联,市交通运输局紧急介入调查 下一篇:驾校经营规划调整引发招生暂停,学员预交费后遭遇失联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