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交通安全体验现场“搬”进课堂,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将交通安全体验现场“搬”进课堂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可以弥补实地体验时间、成本和场地限制的不足,同时也能让交通安全知识更生动、直观地传递给学生。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内容建议:
"核心理念:" 模拟真实场景,利用教具和多媒体,结合互动参与,让知识“活”起来。
"具体实施方法:"
1. "模拟交通路口 (Simulated Traffic Intersection):"
"布置:" 在教室前方或两侧用粉笔、胶带或彩色卡纸划分出人行横道线、车道线、停止线。可以用玩具汽车、模型车或学生扮演司机/行人。
"体验:"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行人在斑马线上、过马路的行人、等待通行的司机、正常行驶的司机)。体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注意看的规则。
"观察与判断:" 设置情景,如“有车辆抢行”、“有行人突然冲出”、“遇到闯红灯的行人”等,让学生讨论如何应对,强调观察路况、判断风险的重要性。
"讲解:" 结合模拟场景讲解交通信号灯的含义、人行横道的作用、车辆行驶规则等。
2. "模拟乘车环境 (Simulated Vehicle Environment):"
"布置:" 利用椅子或专门的模拟安全
相关内容:
除了让学生亲自体验汽车里的静态盲区,交警还在现场演示“开门杀”“鬼探头”等危险行为的危害和避免方法。“这次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教育课。我们学校平时也会通过主题班会,交警到校宣讲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谈固小学副校长郭健说。
长安交警大队宣教中队指导员赵烨表示,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他们创新宣教模式,把交通安全体验现场“搬”进课堂,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记忆深刻。“希望通过汽车盲区的亲身体验,让孩子们了解盲区危险性,同时也让家长多关注交通安全,一同携手确保孩子出行平安。”(记者 刘俊科)(石家庄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