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业绩公告亏损持续扩大,昔日国货之光,路在何方重返第一梯队?

我们来分析一下酷派(Nubia)的业绩困境以及其重返第一梯队的挑战。
"酷派业绩公告亏损持续扩大,昔日国货之光如何重返第一梯队?"
"一、 当前困境:亏损扩大与市场失守"
根据公开的业绩报告(例如2023年),酷派(包括其品牌Nubia)确实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主要表现为:
1. "持续亏损:" 亏损金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现扩大趋势。这反映了其收入下滑和成本压力(尤其是研发、营销和渠道费用)的加剧。 2. "市场份额萎缩:"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酷派(Nubia)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品牌影响力相比巅峰时期已大大减弱。曾经作为“国货之光”的辉煌不再。 3. "增长乏力:" 销量和营收增长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4. "品牌形象老化/定位模糊:" 品牌形象未能及时更新,产品定位不够清晰,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和高端市场用户。
"二、 昔日辉煌回顾(“国货之光”的由来)"
酷派曾是中国手机市场的巨头,尤其在2010年代,凭借其直板机、大屏幕、高性价比的策略,以及与运营商的紧密合作,迅速崛起,成为国内市场份额领先的国产品

相关内容:

之直击财报季

本期关注:酷派集团

南都讯 记者严兆鑫 3月24日,酷派集团发布2021年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1年,酷派集团收入6.654亿港元,相较2020年的8.118亿港元减少18.03%;亏损5.72亿港元,同比扩大45.34%。

这是酷派继2020年第四季度宣布回归中国手机市场后,发布的首份有回归后业绩情况的公告。

重返国内手机市场后,酷派CEO陈家俊曾立下“三年重返第一梯队”的目标,于2021年推出了两款新机。不过公告显示,两款新产品并未对销量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也未对集团本年度的业绩作出重大贡献。

对于亏损现状,酷派方面表示,主要由于在报告期内集团主要处于资源整合、研发及生产新产品的阶段。

业绩不佳的背后,公司的各项费用和开支占比在上升。其中,销售及分销开支增至2.06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2.86%;行政开支增至3.67亿元,较2020年增加23.76%。

这笔钱花在何处?酷派方面表示,销售及分销开支的增加主要由于中国市场的推广、广告及分销开支的增加。2021年以来,酷派加大了对新品智能手机的营销力度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值得注意的是,酷派2021年业绩中毛利降幅较大。相较于2020年的毛利1.22亿港元,酷派2021年度的整体毛利仅为3630万港元,整体毛利率为5.46%,较2020年的15.04%下降了9.58个百分点。

酷派方面表示,毛利的下降主要由于上游供应收紧,部分核心原材料的成本上涨,导致整体 销售成本持续增加。此外,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作为回应,酷派为新产品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战略,以提高其市场份额。

综合整体业绩情况来看,酷派重返中国市场后的整体业绩情况未见明朗态势,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不过,在二级市场,似乎有资金正在入场。自3月17日底部放量上涨6.08%起计,公司截至3月23日的累计涨幅已经逼近30%,期间参与金额达4065万港元。

酷派成立于1993年,这个曾跻身于国内一线的手机品牌拥有过许多高光时刻,曾一度凭借23.1%的市场份额,力压三星和苹果,成为4G手机之首。

好景不长,这样一个有耀眼成绩傍身的“国货之光”,在2014年运营商突然终止补贴及被乐视资金链断裂波及后,逐渐在国内销声匿迹。公开数据显示,2016-2018年,酷派三年累计亏损高达74.6亿港元。直到2019年陈家俊接掌后,酷派才结束连续三年的亏损,实现盈利。2016年以后,酷派股价一直在1港元/股以下,酷派最新市值仅30亿港元左右。

酷派未来该如何发力,才能让“三年重返第一梯队”不仅是一句口号?公告称,2022年将继续着眼未来并稳步完成市场布局。产品上,将继续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加大对操作系统COOLOS的研发力度及操作系统内核上的投入,增强系统的易用稳定性,持续改善用户体验。

渠道上,将加快服务站的建设,在一两个重点省份地区进行更深度的渠道建设,提升品牌认可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公司称,2022年将持续升级数字化系统,进一步加强大数据、AI在运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优化运营成本。

发布于 2025-10-02 07:01
收藏
1
上一篇:业绩回顾,酷派海外市场翻身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下一篇:瑞风S3热销背后,车主真实评价,揭秘这款神车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