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盈利背后,是人性扭曲还是行业道德沦丧?
这种说法,"网约车行业能挣到钱那是对人性的抹灭",是一种带有强烈批判色彩的观点,它并非一个客观的经济事实陈述,而是从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的一种批判性反思。这种观点认为网约车行业的高利润背后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从而将其与“抹灭人性”联系起来:
1. "压榨劳动者(司机):"
"高强度工作与低保障:" 司机往往需要长时间工作,承受身体和心理压力,但通常缺乏传统雇佣关系下的劳动保障(如社保、带薪休假、健康保险等)。
"收入不稳定与波动大:" 司机收入与平台派单量、市场供需、天气、节假日等因素高度相关,收入不稳定,波动性大。
"平台规则不透明与随意性:" 平台制定的服务标准、奖惩机制、抽成比例等有时不够透明,且可能随时调整,司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算法剥削:" 平台的算法可能导致司机为了获得更多订单而疲于奔命,工作时间被最大化利用,个人时间被压缩,这被一些人视为一种技术层面的剥削。
2. "加剧社会不公与分化:"
"资本与劳动的差距:" 网约车平台作为资本方,通过抽成(抽成比例可能很高)获取了巨额利润,而劳动
相关内容:

网约车司机收入有高有低,那么小编为什么说能在这个行业扎根的网约车司机绝对是对自身人性的抹灭,绝不是夸大其词。如果你是一名网约车司机,或者你干过类似网约车行业的工作,你会毫不犹豫地认同我的看法,而乘客,你可以好好阅读这篇文章,会颠覆你对网约车行业的认知。

网约车单价我相信不用小编过多陈述,一个现象:宁愿站在风雨中打网约车也不会去打出租车。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甚至有的乘客发视频吐槽出租车单价,但事实大家都明白,出租车就是正规军,而网约车呢?我相信更多的是价格问题。

我记得刚开始接触网约车的时候,很单纯,流水大概在一万二左右,但是我几乎吃喝拉撒都在车上,从不休息。我洗头得找公共厕所,我洗澡得开50块钱的房,顺便洗一洗扎推的衣服,劳作时间大家可以想象,基本就是24小时都在出车状态。这里小编不卖惨了,只是想告诉各位,网约车司机在旺季的正常收入就是30元/小时,淡季更低,仅仅只有25元/小时左右。每天固定要花1个小时半来充电,半个小时回家,在中途不午休的情况下要整整出车14个小时流水可能才有400左右,减去车租+充电+生活开销,大约就是每天出门17个小时,出车14个小时,收入200左右,工作不累,但是确确实实是用身体在换钱。
这是一个老实本分的网约车司机的收入,那么坊间流传的那些月净收入破万的司机到底存在吗?

答案是:存在的。
高收入的司机不能单纯地用“坏”来形容,因为他们更聪明,他们从不安分守己,因为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成为高收入的网约车司机。很负责地告诉各位,网约车平台比司机更黑,那你要想扎根网约车行业必须黑吃黑,只靠账面流水那是辛劳的,需要五花八门的手段来增加时薪,提高收入。
如果是迟到的乘客,大多数司机都是等5分钟直接取消,脾气暴躁的司机从不惯着迟到的乘客,要么等他下来戏耍一下;要么直接骂他一句没有素质;要么3分钟不见人直接甩定位走人。我很狡猾,以上三种方法我都用过,现在我又进化了,迟到的乘客反而成了我的财神爷。
另外常见还有跨城费这个问题,反正是打到我的车,我必须收跨城费,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不按平台规则做事,我承认,我很狠心,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不狠心,就是平台的板上肉,我做的再好它不认可,我做的再好,收入不增反降。
为什么一个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司机挣不了钱,而像我这样打破平台规则做事的司机收入更高,其实这不仅仅实用于网约车行业,其它大大小小的行业都有这个规律。我不需要任何人同情我,我也不会同情任何人,因为我穷,我没钱,我假装善心很累,我不会被所谓的道德绑架,因为喜欢用道德绑架别人的人他自身就没有道德。

所以为什么说网约车行业能挣到钱那是对人性的抹灭,因为你必须正视阻碍你挣钱的所有绊脚石,平台抽成高,那么大单我就多收附加费或者线下交易;单价低,那么我就筛选高质量的订单,垃圾订单我一律取消;订单少,平台派单到郊区,我直接诱导乘客取消。
这是我裂变成为一位月入过万的网约车司机的原因,别认为我黑心,而你只是还不知道,教我这样黑心的正是平台,比我还黑心也是平台,比我更自私的还有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