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人,探秘吉安,吉安人风情独绝,差异显著!

哈哈,你这句话很有趣,也很有代表性!很多从河南或者其他地方去吉安的人,确实可能会有类似“吉安人跟其他地方的人还真不一样”的感慨。
这种“不一样”可能体现在很多方面,结合一些常见的观察和了解,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语言口音:"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吉安话属于赣语系,和河南的官话(中原官话)差异很大。即使是普通话,吉安人说话的语调、用词习惯也可能和河南人明显不同,听起来会有“别扭”或者“难懂”的感觉。反过来,河南话对吉安话来说也是同样如此。 2. "性格气质:" 有一种普遍的印象是,吉安人(尤其是吉安南部的永新、吉水等地)可能显得更“精明”、“灵活”、“敢闯”,甚至带点“小聪明”。这可能和他们历史上作为移民开拓者、以及商业文化有一定关系。相比之下,河南人可能给人的印象更偏向“实在”、“厚道”、“大气”或者“耿直”。当然,这只是刻板印象,个体差异很大。 3. "生活习惯与思维:" 可能在一些生活细节、待人接物的方式、或者处理事情的习惯上,能感受到一些地域文化的差异。比如,赣文化中可能更注重宗族、邻里关系,或者在某些方面更“讲究”一些仪式感。 4.

相关内容:

是河南人,从小在河南长大,习惯了家乡的热闹劲头,说话快,办事也快,遇事一个顶俩,谁都想着抢先一步,来吉安之前,我从没想过南方人会有多不一样,直到那天火车停在吉安站,出了车厢,才发现这里的节奏慢得让我有点不适应。
下火车的时候,人不多,大家慢慢悠悠地下,没人催,没人挤,出租车在排队,乘客也在排队,队伍整齐,大家都在等,有人打哈欠,有人刷手机,没有人着急,河南那边,早就有人喊着快点快点,谁都不愿意多等一会儿,这里却像谁都不怕晚一步。
我上了出租车,师傅说话慢吞吞的,带点糯音,问我要去哪儿,我说去市区,师傅点头,说路不堵,慢慢开,窗外的风吹进来,带着点湿气,我坐在车上,心里想着,吉安人说话慢,开车慢,连呼吸都慢一拍,河南人要是过来,估计得抓耳挠腮。
到了市区,街上人不多,车也不多,马路两边是小饭馆、小茶馆,还有卖早点的小摊,天还没大亮,有几位大爷已经坐在茶馆门口喝茶,河南的大爷早上多半是搬着小马扎斗地主,这里的大爷更喜欢泡茶,一杯茶能喝一上午,边上小孩追着狗跑,没人管,没人喊,看着挺自在。
我找了家小饭馆,点了粉蒸肉和米粉,老板娘端上来,说不着急,慢慢吃,我拿着筷子愣了一下,家里人吃饭总是催着快点吃,这里却让你慢慢品,窗外树影晃着,阳光淡淡的照进来,这一刻我才明白啥叫慢生活,河南人讲究效率,吉安人讲究从容。
吃完饭,我去了吉安西湖,湖不大,水很清,湖边有石椅,几位老人坐着下棋,旁边小伙子卖莲蓬和鸭蛋,我问莲蓬甜不甜,小伙子笑着说不甜不要钱,他掰开一个让我尝,我尝了一口,确实嫩,这边买卖不像河南那样你来我往砍价,这里小伙直接让你先尝,买不买都无所谓,做生意也慢悠悠的。
湖边没什么人吵闹,小孩玩水,大人聊天,水里有几只鸭子游来游去,河南那边的湖边总有人放炮、放歌,这里什么动静都没有,大家都安安静静的,谁也不打扰谁。
我在湖边转了几圈,发现不光是湖边,整座城市的人都不急,公交车来了,大家一排站好,没人插队,没人抢座,三轮车司机也不抢活,问谁去哪儿,谁先来谁先走,这种淡定让我觉得新鲜。
我问一个本地人,吉安人是不是都不喜欢折腾,对方说吉安人喜欢顺其自然,家里有饭吃,有山有水,觉得这样就很好,河南人总想着往前冲,吉安人觉得慢点没什么不好,日子照样过。
晚上住酒店,窗外没什么声音,街上不闹,夜市有米粉、炒粉皮、汤圆,瓦罐汤清清淡淡,喝着舒服,老板说吉安菜不重盐不重油,吃的是原味,河南菜讲究香,这里讲究清淡,吃起来不咸不腻,反倒觉得顺口,生活也是这样,没啥花头,舒服就行。
第二天我去菜市场,早上人不多,卖菜的摊主慢慢摆摊,买菜的大姐挑青菜挑了很久,和摊主聊家常,河南菜市场总是吵吵闹闹,这里安静得像公园,摊主说菜要新鲜,家里人吃不能马虎,我问一天能卖多少,摊主说卖多少是多少,天塌不下来,听得我直乐。
出了菜市场,看到小孩在巷子口玩弹珠,老人晒太阳,没人催着回家写作业,没人喊着去补习班,河南的孩子放学就是补习班兴趣班,这里小孩想怎么玩怎么玩,家长顶多在门口喊一声吃饭,剩下的都自己安排,我在巷子口蹲着看了会儿,觉得这才是小时候的样子。
朋友发消息问吉安有啥好吃的,我发他一张米粉照片,他说不就是一碗粉嘛,这碗粉搁河南就是个早餐,这里却讲究得很,汤清米粉筋道,加点辣油,配点腌萝卜,吃得细细碎碎,老板说慢慢吃,别噎着,河南人吃面三下五除二,这里一碗粉能吃半小时。
我问老板,吉安人是不是都很重家庭,他说家里人要一起吃饭,哪天家里有人不在桌上,心里就觉得空,河南过年饭桌上摆满菜,吉安讲究人齐,菜简单没关系,人要到,饭才香。
下午去水东街,老房子,木门木窗,墙上贴着报纸,街口有个小摊卖桂花糖糕,我买了一块,甜糯合适,边吃边走,路边老奶奶坐着织毛线,我问她住哪,她说就在这,住了一辈子没搬过,河南人家家都爱搬家,她说家门口有山有水,不想搬,我只好笑着点头。
天慢慢黑了,街上人不多,偶尔有人骑电动车路过,河南夜市早就热闹起来,这边却静悄悄的,我找了家小酒馆,点几样小菜,老板娘过来聊天,说吉安小生意慢慢做,压力不大,外地人都说吉安人慢,她觉得慢挺好,日子踏实心不慌。
我喝着酒,觉得慢工出细活这话一点不假,吉安人把日子过成了砂糖,慢慢品才甜,回酒店路上,看到夜宵摊,米酒、糯米团、烧麦,都摆得整整齐齐,没人吆喝,生意也不急,我买了杯米酒,老板说慢慢喝,天还早,我笑着点头。
最后一天去了郊外,山不高,水缓缓流,树影晃在水面上,几位大伯在钓鱼,钓到鱼也不喊,安静地坐着,我坐在石头上,看着水面发呆,河南生活像赶集,吉安像小河慢慢流,我问自己,是不是也能慢下来。
离开那天,出租车师傅问我吉安好不好,我说吉安人慢,饭淡,天蓝,师傅说慢慢来,天塌不下来,我笑着点头,这趟吉安之行没大场面,没新鲜事,每顿饭,每次闲聊,每个慢下来的瞬间,像一口米酒,慢慢喝才上头。
我想了想,河南人能扛能闯,吉安人会慢会等,大锅乱炖和小火慢熬,各有滋味,下回有人问吉安有啥特别,我就说,吉安人不急,不抢,慢得让你忘了时间,这地方适合慢慢看,慢慢吃,慢慢懂。
吉安的天很蓝,水很清,饭很淡,人很慢,时间过得像河水,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河南人来了会觉得不适应,待久了又舍不得走,谁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节奏。
吉安的早晨安静,菜市场安静,夜晚安静,连小贩吆喝都带着点温柔,河南人喜欢热闹,这里的人喜欢安稳,都是老百姓过日子,谁都想过得舒服。
吉安的孩子玩弹珠,老人喝茶晒太阳,一家人坐一起吃饭,天塌不下来,饭要慢慢吃,话要慢慢说,事情要慢慢办,吉安人说,慢下来生活才有味。
河南人讲究快,吉安人讲究慢,谁也不比谁过得差,南方北方,各有各的活法,吉安教会我,日子慢一点,心里才踏实,来吉安,别着急,慢慢来,一切都刚刚好。
吉安这地方,值得你来一趟,别赶时间,别着急,走走停停,看看风景,尝尝小吃,和本地人聊聊天,你会发现,慢生活其实比快节奏更有意思。
河南人习惯了快,吉安人习惯了慢,谁都过得有滋有味,吉安的慢,不是懒,是懂得享受生活,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我在吉安的每一天,都像在喝米酒,慢慢喝,慢慢醉,等你哪天觉得太累,不妨来吉安看看,慢慢走,慢慢吃,慢慢忘掉那些急急忙忙的事儿。

发布于 2025-10-29 15:47
收藏
1
上一篇:我是河南人,探秘吉安,吉安人风土人情独树一帜 下一篇:昌河汽车销量堪忧,一年销量不敌宏光零头,未来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