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财险偿付能力告急,近期风险评级降至C级引发行业关注
这是一个关于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渤海财险”)偿付能力状况和风险评级的信息。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
1.  "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这通常意味着渤海财险的资本对其风险敞口(如保单责任、投资风险等)的覆盖程度不足。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维持经营、履行赔付责任、抵御风险的基础。充足率过低可能引发监管关注,并限制公司的业务发展,例如限制新业务规模、要求增加资本等。
2.  "最近一期风险评级为C":在中国保险业监管体系中,保险公司通常会被监管机构(如银保监会,现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其综合风险状况评定风险等级,等级通常从A到E(或1到5级,具体标准可能调整)。风险评级为C级,通常表示该公司的风险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能存在一些明显的风险点,需要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和指导,并可能面临一定的监管措施。
"总结来说:"
渤海财险目前面临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和风险评级较低(C级)的双重挑战。这表明该公司在资本实力和风险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短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状况,以满足监管要求,确保公司稳健经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通常,保险公司出现这种情况后,监管机构会介入进行指导和监督,公司自身也会制定整改计划,可能包括增资
相关内容:
近期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集中披露的时候,随着偿付能力数据曝光,险企的经营数据、偿付能力、管理层的人事变动等也悉数浮出水面。
近日,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财险”)发布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末渤海财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6.02%和112.38%。
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
而随着一季度偿付能力数据一起披露的,还有最近一期的风险综合评级。数据显示,渤海财险最近一期风险评级为C。
按照保险公司的风险评级方式,渤海财险最近一期风险评级是针对其去年四季度数据来评判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四季度末渤海财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01.72%。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三个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的保险公司,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
对于风险评级结果,渤海财险表示,公司2021年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2021年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处于较低水平,持续被评为C级。
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71.87万元
渤海财险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起,中国银保监会全面实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降。公司结合偿付能力状况和经营情况,按照监管要求和安排,申请了过渡期政策,以一定程度抵消新规则带来的偿付能力下降影响。2022年一季度公司过渡期政策下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2.38%,较2021年四季度上升了10.66个百分点。
为提升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提高公司资本使用效率,渤海财险表示,公司大力调整业务结构,加快出清亏损业务,严控产品线直接成本率和非销售成本等,提升资本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制定与战略发展相适应的资本规划,积极推进增资引战等资本补充工作,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
实际上,2019年以来,渤海财险开始寻求增资“补血”。据公开消息,2019年12月30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告渤海财险增资项目,渤海财险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募集资金不超过10亿元。在挂牌公告中,渤海财险表示,募集资金用途主要用于公司偿付能力的补充以及对投资、非车险领域发展的支持。
2021年1月,渤海财险披露变更注册资本的公告,公司2020年股东大会第二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增资扩股的议案,将注册资本由目前的16.25亿元增至19.7347亿元。本次增资总额为3.6亿元。
具体而言,公司第一大股东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增资1.46亿元,此外,股东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增资2.14亿元。增资后,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保持40.62%不变,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将由6.77%上升至16.06%。
公开资料显示,渤海财险成立于2005年10月,是首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
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9年的亏损额分别是1829万元、1.94亿元、1.12亿元和3.57亿元。2020年,渤海财险扭亏转盈,实现净利润750.88万元。但是这一势头并未保持太久,进入2021年,渤海财险又重新进入亏损状态,2021年渤海财险净亏损3.5亿元左右。
2022年一季度,渤海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1858.85万元,实现净利润271.87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