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揭秘,揭秘“假扭亏”的睿智医药,靠谱与否一探究竟

我们来“侃股”一下睿智医药(300739.SZ)的“假扭亏”问题。这确实是近期市场和投资者高度关注的话题。
"核心问题:什么是“假扭亏”?"
睿智医药在2023年经历了大幅亏损,但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然而,这种盈利是否能真实反映公司基本面,市场普遍存在疑虑,称之为“假扭亏”。
"质疑“靠谱”的几个角度(为什么可能是“假扭亏”):"
1. "盈利质量差,主要来自政府补助:" 2024年Q1的盈利能力指标(如毛利率、净利率)非常低,甚至可能接近于零或负数。 实际上,其利润主要来自于"巨额的政府补助"(尤其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特定项目的补助)。这部分收入虽然计入利润表,但本质上是国家对于其研发投入的补偿,而非来自市场销售的实际盈利能力。 "关键看:" 扣除政府补助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如销售药品)是否能真正实现盈利?如果主营业务依然亏损或微利,那么“扭亏”更多是会计或政策层面的结果,而非经营层面的根本好转。
2. "销售回款和现金流状况不佳:" 业绩能否持续,关键看产品是否有持续的市场需求,以及公司能否将

相关内容:

媒体报道,在已发布业绩预告且扭亏的上市公司中,有70家公司扣非后净利上限仍为负值,俗称“假扭亏”,睿智医药便是其中一员。那么,依靠处置资产实现“假扭亏”的睿智医药靠谱吗?

按照睿智医药此前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为3亿-4.5亿元,而在上年同期,睿智医药则巨亏约4.02亿元。乍一看,睿智医药可谓在2022年打了一个漂亮的业绩翻身仗。

但这只是假象。仔细看看睿智医药的扣非后净利润指标,在2022年预计为亏损5亿元至6.5亿元。而在2021年,睿智医药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约为亏损4.22亿元。如此看来,睿智医药在2022年扣非后净利润指标所体现出来的真实业绩水平实际上表现很糟糕,甚至出现了大幅增亏的迹象。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睿智医药2022年扣非后净利润大幅亏损呢?原来是踩了商誉和长期资产减值的雷。按照公司的解释,是由于全资子公司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睿智”)经营业绩未达预期,所以将对商誉和长期资产计提减值5亿元至6亿元。

据了解,睿智医药的主营业务分为两大块,分别是医药研发及生产服务和微生态营养与医疗,其中,前者的业务主体是上海睿智。后者主要是以益生元产品为主,量子高科(广东)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量子高科”)是益生元业务的主体。

也就是说,上述两家公司直接决定了睿智医药2022年业绩的好坏。一方面,上海睿智的商誉爆雷侵蚀了上市公司的大额利润,导致扣非后净利润巨亏。即便如此,出售量子高科100%股权的操作,还是让睿智医药实现归属净利润的扭亏为盈,该出售事项预计对2022年公司年度净利润影响10.2亿元。毕竟面对数亿元的亏损,想要依靠日常的经营来弥补太不现实,要来就得来大手笔。

值得注意的是,睿智医药出售量子高科早在去年一季度末就开始筹划。按照上市公司的说法,这是其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准备舍掉营收规模较小的量子高科,全力支持上海睿智的发展。

但实际情况却是,上海睿智近几年已连续多年出现了商誉减值的情况,诸如,在2020年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4200万元,2021年商誉减值准备金额为36760万元。面对一直在商誉减值的资产,睿智医药似乎并不担心,反而强烈看好,甚至为了全力发展相关业务,还把另一块主营业务做了剥离。如此操作,确实很难看懂。

另外,在上海睿智已经连续多年商誉减值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早早就在2022年一季度末筹划对量子高科进行出售,是否存在为上海睿智可能再次出现的大额商誉减值爆雷提前做对冲准备的可能呢?当然,这背后的答案,只有睿智医药自己知道。

北京商报评论员 董亮

发布于 2025-11-03 05:32
收藏
1
上一篇:快来围观!烧的电单车品牌大盘点,这些热门车型你见过吗? 下一篇:揭秘“假扭亏”,睿智医药的靠谱度深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