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第一!揭秘徐工新能源重卡领跑行业背后的成功密码

我们来细数一下徐工新能源重卡能够持续领跑的“密码”:
“还是第一!”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徐工新能源重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深厚积累和持续创新所铸就的领先地位的生动写照。其领跑密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技术领先与持续创新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 Continuous Innovation):" "核心动力系统:" 徐工早早布局并深耕新能源重卡核心技术,特别是在电驱动系统、电池技术(与宁德时代等顶级电池供应商深度合作)、电控系统等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优势。其电驱动系统效率高、可靠性好,匹配度高。 "智能化水平:" 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将智能网联技术深度融入新能源重卡。例如,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L2/L2+级别)、车联网平台(提供远程监控、故障诊断、OTA升级、路径规划、能源管理等服务),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前瞻性研发:" 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全新产品,如高压平台车型,进一步提升续航里程和运输效率;探索氢燃料电池等更前沿技术路线。
2. "卓越的产品品质与可靠性 (Excellent Product Quality & Reliability):" "传承徐工品牌基因:" 作为工程机械巨头,徐工在制造工艺、材料选择、质量控制方面

相关内容:

“又双叒叕第一了。”

当2025年1-9月新能源重卡交强险数据出炉,徐工以2.24万辆、16.2%的市占率再次把销量榜首牢牢焊在自己工位墙上,行业只有一声感叹——“怎么还是你?”

数据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真正值得追问的是:当电动重卡的渗透率超过25%、当“双碳”指标变成各地KPI、当运费低迷到司机把尿素当茅台省着加,徐工凭什么把“第一”从偶发事件变成持续结果?

更关键的是,如果把“第一”当成动词而非名词,徐工的下一步要动到哪里?

文|高李敏

●新能源重卡进入“政策+市场+技术”三重共振期

当前,新能源重卡已经从单纯的政策市场,进入到“政策+市场+技术”三重共振期。

分开来看,在政策端,2025年起,全国开始推动新一轮国四强制淘汰+新能源路权优先,直接触发TCO(全生命周期成本)拐点。上海、广东等地甚至出现“油车拉货找不到码头通行证”的极端案例,政策从“给钱”升级为“给路”,需求弹性陡增。

而在市场端,场景颗粒度更加细化,用户从“买便宜”转向“买对场景”。矿山倒短、港口集疏、公铁联运、市政渣土四大场景对“续航、爬坡、补能、出勤”提出截然不同的权重组合,传统“一款底盘打天下”失效,精准场景定义成为第一性原理。

行业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技术端,动力电池转向补能效率与安全防护的协同升级,超充技术实现高效补能,换电标准化破解跨品牌互通难题,热管理技术广泛应用、智能控制算法持续优化、云管理系统提升运营效率......在技术迭代的背景下,物流行业对可持续发展共识正转化为行动,诸多优秀产品推向市场,帮助卡友打开创富新途径。

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下,徐工新能源重卡成为客户的首选。

我们不禁要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徐工汽车持续销量领跑的筹码何在?

下面,卡车之家用简单的语言来解答。

1.蓄力锻造产业筋骨

徐工汽车拥有国内领先的花园式商用车制造工厂,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完整,每5分钟即可下线一台整车产品,智能制造水平行业领先,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

2.不断创造先发优势

面对商用车新能源化趋势,徐工汽车快速调整产品策略与市场策略,早在2016年已启动新能源布局,建设全国首个城市新能源渣土车换电运营示范项目,率先推出800度大电量的牵引车和自卸车产品、适用于快递快运场景的4×2底充牵引车产品、“充电五分钟,续航100公里”的超充重卡、纯氢续航超800公里的氢燃料牵引车,首创“全场景设备+充换电补能+定制化金融”绿色交通运输成套化解决方案......

一系列引领行业潮流的产品构成了徐工汽车在新能源重卡赛道的先发优势。

它们不仅为产品迭代拉开了空间,还带来宝贵的“运营数据资产”。截至目前,徐工新能源重卡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于不同的细分场景深耕运营,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池,是新势力企业短时间内无法复制的。

3.持续塑造服务支撑

在服务能力塑造方面,徐工汽车不仅充分履行“5分钟响应、1小时到达、限时修复”的郑重承诺,还致力于技术支持、售后保障的快速前移,增强对前端市场的反应能力,全力保障客户高强度的运输需要与时效要求,为新能源重卡行业树立了服务标杆。

●编后语

把“第一”当成名词,胜利只有一次;把“第一”当成动词,每一度电、每一分钟补能,都是新的出发。

当前,徐工汽车用“销量第一”印证了市场的信任和自身的实力,徐工汽车正把先发的技术储备、场景运营优势,转化为覆盖补能网络、数据生态、服务闭环的系统能力,这或许才是它跳出“销冠”标签,成为“重卡界特斯拉”的关键。

发布于 2025-11-07 04:32
收藏
1
上一篇:亮点纷呈!青岛制造“好客山东·齐鲁1号”列车全新升级投入运营 下一篇:徐工新能源重卡前三季度领跑市场,揭秘“销冠”背后的强劲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