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途胜口碑佳、价格亲民,销量低迷之谜,问题究竟在哪?
现代途胜(Tuscon)在中国市场确实存在“口碑不差、价格给力,但销量不上去”的现象。这背后是多个因素交织的结果:
1. "品牌力与市场认知的短板:"
"现代品牌形象:" 相较于主流合资品牌(如丰田、本田、大众)以及新兴的强势品牌(如特斯拉、比亚迪),现代汽车的品牌形象在中国市场仍然偏弱。很多消费者可能潜意识里认为现代车“便宜没好货”,即使口碑好的车型也难以完全扭转这种刻板印象。
"“韩系车”标签:" 部分消费者对韩系车存在一定的偏见或疑虑,可能担心耐用性、保值率或后期维修成本,即使途胜在这些方面表现不错,也难以完全消除这些顾虑。
2. "产品力与竞品的激烈竞争:"
"产品更新迭代:" 途胜的主力车型(如L4版本)相对有些“老旧”,设计语言和内饰配置与同级别的 newer 车型(如新一代途胜L、途胜L X)相比可能显得不够时尚和有竞争力。虽然新一代途胜L已经推出,但可能尚未完全铺开或赢得市场认可。
"竞品林立:" 途胜所处的紧凑型SUV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竞争对手异常激烈。不仅有本田CR-V、丰田RAV4荣放
相关内容:
对车企来说,卖不动似乎并非最苦恼的问题,反倒是“叫好不叫座”的窘境,才是最令车企苦恼的存在。乍一看,自家产品整体口碑都不赖,试过的也都说好,包括价格也被夸赞给力。但回来一看,自家产品的销量就是上不去。

来自韩系的现代途胜,目前正是这一尴尬的情况。终端销量来看,途胜在过去数月的销量表现,都谈不上乐观,月销巅峰也仅仅只有2000多台,相较于同级竞品,诸如本田CR-V、丰田威兰达等,途胜的销量仅仅是它们零头。

但事实上,途胜也和大多日系车一样,在终端给出了可观优惠,低配车型裸车已经降至11万左右。包括产品层面,途胜标配了200匹马力+8AT变速箱,无论能耗控制还是后期稳定性,这台车表现都不俗。并且,途胜空间也足够在线,中高配车型就已经给到可观舒适配置,家庭出行品质可圈可点。但就是这样一台有口碑、有卖点的车,销量却迟迟上不去。大伙觉得,问题到底出在哪?

在我看来,途胜出现“叫好不叫座”,既与市场变化有关,更与品牌、产品力有关。前面已经说到途胜价格给力,但了解车市行情的都知道,德/日/美系车优惠力度同样可观,考虑途胜的途胜,大家也能买到家用口碑不差的丰田威兰达、RAV4荣放、本田CR-V等合资产品。

而且,销量更高的竞品车型,往往有更强市场说服力。尤其对于不想纠结、不想频繁穿梭在各大4S店的消费者,销量正是ta们在盲选时的重要参考。这方面,途胜并不具备优势,甚至处于劣势。

还有产品力,单看途胜这款车,它的表现确实还不错,给人一种“三好学生”既视感。但横评来看,途胜又给人一种“哪哪都够用、但哪哪不出众”的感觉。论动力,途胜会比同级日系更具竞争力,但相比德系或国产新能源,途胜的动力优势则荡然无存。再一个,日系车普遍更省油,出行成本更低,这也是家用SUV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但这方面,途胜同样不具备优势。

而且,眼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青睐新能源车型,不管是10几万的插混SUV,还是纯电SUV,都具备可圈可点的纯电续航里程,这样一来,无论长途出行还是短途代步,用车成本都将得到大幅缩减,即使油车再怎么省油,出行成本也难与几毛一度电的电费成本相比。

包括对追求配置、追求空间的消费者,看了一圈同价位车型后,大概率也不会在途胜这里停留,而是倾向于国产新能源SUV。毕竟,预算10几万在国产新能源SUV阵营,已经能买到空间更大的中型SUV。至于配置,更是国产车的强项,前后排座椅加热、通风已经是基本操作;智能座舱、激光雷达端到端辅助驾驶等等,更是油车难以比肩的水平。

最后,在多数消费者买车都会考虑的品牌方面,途胜也相当被动。这几年,韩系车在华销量十分惨淡,经销商门店也逐年递减,韩系品牌甚至已经谈不上有影响力。即使买车不追求品牌,但咱们也应该考虑品牌稳定性,至少不用为后续保养、维修操心。这方面,作为韩系车的途胜,似乎并不敢给大家打包票。这也将导致,即使试驾完途胜愿意给到好评,但也会因对品牌存在顾虑,最终没选择它,转头提走了品牌更稳定的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