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深耕新车电商交易,团车网生存启示录,专注的力量与转型之道
我们来解读一下团车网(TuCainet)这六年的生存与发展,可以总结出一些深刻的启示录,尤其对于当前汽车电商乃至整个新零售领域具有借鉴意义。
团车网自2014年左右开始大规模布局,专注于新车电商交易,旨在解决传统4S店销售模式中存在的价格不透明、选车配置复杂、购车流程繁琐、优惠力度有限等问题。经过六年,它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市场调整,再到寻求差异化生存的复杂过程。其生存启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启示录一:解决真实痛点是生存之本 (Addressing Real Pain Points is Fundamental for Survival)"
"核心逻辑:" 团车网的成功起点在于精准切入了消费者的痛点。传统4S店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购车体验不佳,是新车电商模式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
"团车网实践:" 通过集中采购、标准化流程、线上展示、透明定价、限时促销等方式,团车网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便捷、更透明、理论上价格更优的购车渠道。这种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满足,是其早期能够快速发展的基础。
"启示:" 任何商业模式,要想获得市场认可并生存下来,都必须围绕真实存在的用户或企业痛点展开,提供有价值、有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仅仅“新”或“快”是不够的。
"启示录二:
相关内容:
2016年的春天对于汽车电商平台而言似乎正在感受一股“倒春寒”,年初互联网+二手车电商平台风起云涌,虽然有几家初创二手车电商交易平台获得新一轮融资,但背靠大树的平安好车、车享网宣布调整业务,并逐渐调低对二手车电商平台、新车电商的支持。
互联网新车电商迎来风口,二手车市场已到爆发临界点
在新车销售领域,据中汽协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5%和4.68%,但是增速较2014年持续放缓。在二手车交易领域,2015年二手车交易量尚未突破千万级别,二手车是具有低频高价的大宗消费品属性,电商平台作为其新的销售渠道,用户的消费习惯升级正在不断成熟。
车享网CEO夏军近日在接受亿欧网采访时表示,对于车享网整车和二手车业务收缩,其称只是“相对”的。对于团车网CEO闻伟而言,新车电商正处于一个即将到来的风口,用户的成熟度、商家的渠道变革,都到了临破门之前,而整个二手车市场也已到爆发临界点。
据闻伟透露,团车网2015年已促成20万辆新车交易的目标,GMV达350亿元;并已扩展到全国30个主要城市;2016年预计促成30万辆新车的交易。在二手车领域的布局,团车网做了一个减速,目前团车网还不适合到二手车市场中厮杀,基本核心业务还在巩固和聚焦新车销售渠道,新车电商依然作为团车网的战略核心发展方向。
2016年团车网的目标是到年底实现盈利,而在新车合作渠道方面,团车网与更多的主机厂、大型汽车经销集团、4S店合作,以更加优惠的价格给到最终消费者,作为互联网+汽车的电商平台,线上集客、便捷交付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最终还是要落地,要通过线下4S体系完成体验与交易服务,甚至接受车后服务。

互联网+汽车电商平台,现阶段“慢”就是“快”
闻伟认为,截至目前为止,主机厂虽然在不断尝试多种销售渠道,建立自有电商平台,但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在内部竞争的不断冲击下,电商平台或成鸡肋。闻伟曾在2015年6月对亿欧表示,团车网在互联网+时代,除帮助线下4S店获取更精准的用户信息,更是直接切入交易环节,并为用户提供如金融、维保等服务,其中大部分是与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团车网以用户为核心,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015年下半年至今,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致使车后市场创业平台面临着创业融资难、烧钱补贴过猛的生存困境。在此之前,团车网从新车切到二手车、车后服务市场,并在养车方面对C端用户进行补贴。闻伟认为,对于新车销售,补贴没有太大的意义,在车后服务市场,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互联网+汽车电商平台,现阶段慢就是快,内部的运营体系、合作商家的拓展、用户的口碑打造、流程的建设、用户体验的提升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成立于2009年的团车网,从汽车团购O2O的1.0模式到2.0时代,完成从流量思维的信息模式到电商交易模式的转变。在互联网+时代,闻伟认为,汽车电商垂直平台与O2O团购模式并不冲突,团购是“便宜”的代名词,而新车是标品,所以团车网基于团购模式对于线上线下消费者的影响并不大,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闻伟认为新车电商平台的市场环境在短时间之内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主机厂维护原有4S的体系的决心是不可低估的,短时间内主机厂的相关布局都是试水,而未来新车销售渠道会越来越分散。
2016年,随着国家经济、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互联网+时代下的汽车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线上平台与线下传统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或将加速,并成为未来重要的趋势之一。
本文作者郭广,亿欧网专栏作者;微信:guoguang104(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声明:亿欧网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亿欧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亿欧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亿欧网的追责。
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您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亿欧网"或者"i-yiou",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亿欧网建立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