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底盘转型低调风,新能源车型堆料升级,老司机感叹操控感渐行渐远
您观察到的现象确实非常普遍,并且触及了当前汽车行业,尤其是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一些核心矛盾和争议点。我们来分析一下:
"1. 大众底盘“变低调”/操控感减弱的可能原因:"
"重心升高:" 无论是前驱平台(如MQB)还是后驱平台(如MLB Evo),为了适应前装大电池,设计师往往需要在底盘结构上做调整,最显著的就是电池包的放置位置。这直接导致车辆重心显著升高。重心越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过弯极限和悬挂响应都会受到影响,给人“操控感变差”的感觉。
"悬挂系统调整:" 为了平衡舒适性和安全性,新能源车型通常在悬挂系统上做出妥协。例如,为了减轻电池重量或优化空间,可能使用不同规格的弹簧和减震器;为了抑制电机噪音或提升乘坐静谧性,可能会增加额外的隔音材料或悬挂辅助件,这些都可能牺牲一部分操控灵活性。
"动力系统布局:" 虽然大众部分后驱车型(如ID.7 VIZZION)尝试将电机和电池包后置,以改善前后重量分布,但并非所有车型都采用了这种方案。前驱平台仍是主流,其重量分布特性本身就对操控有一定影响。同时,电机的瞬时扭矩输出特性虽然强劲,但其响应和物理连接方式与传统燃油内燃机有差异
相关内容:
开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了,朋友最近买车时发现,以前都说大众车底盘好,现在没多少人提这事了。新能源车上来就用贵料做底盘,像智己那什么LS6、极氪001这些,直接给铝合金悬架,还能自己调整软硬。
以前大众帕萨特卖得火的时候,人家底盘用的铁件还行,但现在好像都不怎么升级了。听卖车的说有些大众车主抱怨,新出的车底盘调校还是老样子,材料反而不如以前好。
现在的买车人也变了,很少人专门去查发动机、变速箱参数。倒是在意车机系统好不好用,座椅够不够舒服,空间够大不够放东西。大众也学着搞智能车机,但底盘这茬儿好像没太上心。

其实开大众车还是稳当,就是感觉少了点新鲜劲儿。认识的老司机说,早几年大众底盘确实扎实,但现在对比新能源车,差距能拉出来。不过也有粉丝认大众那股“德味儿”,底盘调校熟悉就愿意买。
有人试驾过极氪001说,过烂路比大众车舒服,选个模式还能调到自己想要的感觉。而大众的工程师好像还在守着传统路线,连电池车都是老样子,这在新能源内卷这么厉害的时候,确实容易被落下。
厂家宣传册上写着大众底盘好,但网上评论差评多了。新能源车用空气悬架之类的新玩意儿,年轻人就愿意掏钱。有车主抱怨老款大众车底盘异响,修了几次也不管用,换车的时候干脆选了国产电动车。

有意思的是,大众ID系列也开始装智能底盘,但比起蔚来的ET5还是差点意思。有车评人实测过,蔚来那个车过弯更稳,刹车距离也短,就是价格比大众高不少。
现在买车论坛里,讨论底盘配置的少,都在聊导航有没有全覆盖、座椅加热几档、语音控制灵不灵。有个帖子说大众车机好用了,但底下好多回复问底盘还行吗?的倒不多,可能大家觉得这东西不明显。
总之新能源把汽车行业搅了个天翻地覆,底盘不再是最核心卖点了。大众还是有很多忠实客户,但年轻人都奔着新品牌去了。老牌子想守住底盘口碑,可新技术跟进慢,现在确实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