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羚羊武装直升机,为何未能成为中国首款仿制专用武直的传奇?

“小羚羊”武装直升机(法国海豚直升机的衍生型号,由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生产)虽然在我国陆军航空兵服役过,并且确实为我国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直升机设计、武器系统整合和战场使用经验,但它未能成为我国仿制的首款专用武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时代背景与战略选择:" "“小羚羊”引进的时代:"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小羚羊”主要是为了快速提升陆军航空兵的运输和有限火力支援能力,填补当时空白。这是一个应急性的、满足短期需求的决策。 "自主研发的决心:" 进入90年代,特别是“九五”计划期间,我国国防工业明确提出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战装备。发展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专用武装直升机,提升国防实力和核心工业能力,成为了战略性的选择。仿制“小羚羊”无法满足这种长远和战略层面的需求。
2. "技术积累与自主研发需求:" "技术跨越:" “小羚羊”虽然是一款不错的轻型武装直升机,但其技术(如发动机、传动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与当时及未来发展趋势相比,有明显的代差。直接仿制难以带来核心技术突破,也无法支撑中国直升机工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培养人才与能力:" 我国航空工业希望通过自主研发项目(如后来的“武直-10”

相关内容: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在苏联米-4基础上仿制出直-5多用途直升机,后续改版包括医疗型、武装型、运输型等,主要是没有其他机型可以代替,因此技术上虽然落后也不得不长期充当主力。直-5全武装照片比较少,也可以参考米-4AV武装型其实和现代武直差不多包括火箭弹、机枪等。

攻击型直-5直升机


米-4AV武装型

不过对于现实军工看的清清楚楚,因此也提出了自研机型包括:直-6(直-5放大版)、直-7大型通用直升机,直-6采用的涡轴-5发动机不过关,虽然造出几款原机型并进行了试飞但还是出现事故最后放弃。而直-7则由于仿制“超黄蜂”的需要,在造出两造原型机后无奈下架。

直-6直升机

直-7直升机

在国产不给力的情况下同步也在引进国外机型,由于中法建交较早而且关系也比较紧密,因此在直升机这个领域我们几乎以法制为主进行技术引进、仿制。包括机型:云雀III、超美洲豹、超黄蜂、小羚羊、海豚,这里面超黄蜂和海豚成了我们仿制的重点,分别是直-8、直-9直升机也成了我军现役主力机型。

SA-321“超黄蜂”直升机

当然我们提到的是SA341/342“小羚羊”武装直升机,这是一款专用武直对于我国而言拥有它也是第一次,相比直-5改武装型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小羚羊于1964年由法国宇航公司和英国韦斯特兰公司共同研制,1967年定型,基本性能包括:最大航程710千米,最大速度280千米/小时,最大起飞重量2000千克,可以携带2个68毫米/70毫米火箭吊舱或者4-6枚"霍特"反坦克导弹。作为一款2吨级轻型武装直升机,能有这种性能水平在同期已经是相当不错。

SA341/342“小羚羊”武装直升机


SA341/342“小羚羊”武装直升机

我国于80年代初期以70万美元单价购入8架SA342L1型“小羚羊”直升机,不过很意外的是这款机型我们真的只引进了8架和法国预期的几十架有很大出入,而且随后并没有对它进行仿制在当时急需类似机型的情况下也是相当意外。

运抵中国的小羚羊

仔细点分析之后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不仿制,这批小羚羊武装直升机随后给了陆航,主要用于对抗演练。因为从越战开始包括美苏都已认识到武装直升机的现实用途,而我国由于直升机领域的严重落后更需要了解这种机型,不过小羚羊武装直升机性能虽然不错却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吨位小。

SA342L1“小羚羊”武装直升机

2吨级的轻型武装直升机可能更适用于小国空军,或者用于武装侦察用途,对于我国现实的需求更需要的是中型武装直升机。由于当时可供引进的机型不多,同时陆航组建初期更注重对新事物的认识以及战术应用,所以这批8架小羚羊武装直升机成了演练场上的常客用于各种模拟。

SA342L1“小羚羊”武装直升机

虽然没有直接进行仿制,但针对同时引进霍特反坦克导弹以及直升机火控系统等,都进行了参考并最后用于红箭-8反坦克导弹以及直-9G上。特别是后续购入海豚SA356N/N1型直升机,以及阿赫耶1C发动机生产许可权转让,这让4-5吨级通用直升机国产成为可能更是确立了小羚羊过渡的地位。

武直-9

武直-19

发布于 2025-11-16 20:48
收藏
1
上一篇:罕见于解放军,源自法国的卓越直升机,性能卓越却未仿制之谜 下一篇:庆铃原厂五十铃M600大羚羊房车,空间超越双拓展,震撼图解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