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江淮省风云录,徐州未成省会,区域中心地位稳固之谜
您提到的“江淮省”及其3个月的“短命”史,并询问徐州为何没成为省会但仍能稳坐区域中心,这里可能需要先澄清一个历史事实,然后才能更好地回答您的问题。
"历史事实澄清:"
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叫做“江淮省”的省级行政区存在过。
您提到的“3个月短命”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些涉及“江淮地区”的短暂行政区划变动,或者是一种误传。江淮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和文化概念,其行政区划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多次变化,但从未形成一个稳定且短命到只有3个月的“江淮省”。
"如果您想问的是历史上江淮地区的某个短暂行政区划,或者想了解徐州的区域中心地位是如何形成的,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
"1. 徐州的历史地位:"
"地理位置优越:" 徐州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山东省南部,位于京杭大运河和淮河之间,是连接华东、华中、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的中心。
"历史底蕴深厚:" 徐州有超过30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多次成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彭祖文化源远流长。
"经济基础雄厚:" 徐州是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煤炭、化工、机械、食品等支柱
相关内容:
你有没有仔细看过江苏、安徽、山东、河南这四个省交界处的地图?要是看了,你就会觉得奇怪。省和省的边界线,不是直的,也不是顺着山脉河流走的,而是扭来扭去,你伸过来一块,我伸过去一块,就像拼图拼错了一样。
安徽的宿州往北边顶,江苏的徐州也往北边顶,就像两个钉子。河南的商丘呢,又反过来往安徽那边插。这么一来,四个省的地盘就互相嵌在一起了。

清朝那会儿,这里更乱,不是四个省,是五个省的地盘搅和在一起。官府管起来头都大了,好多地方干脆就没人管,成了“三不管”地带。
没人管的地方会怎么样?
那还用说,肯定乱啊!土匪、强盗、活不下去的流民,都往这里跑。时间一长,这里就成了朝廷的一块心病。
总得想个办法吧。有人就提了个主意,这个主意听起来挺不错的。他说,不如干脆把这块乱七八糟的地方划出来,单独成立一个省。省会就设在徐州!
提出这个想法的,是一个叫张謇的人。
他是个办工厂、开公司的实业家,看事情看得远。1904年那年,他给朝廷写了封信,把自己的想法仔仔细细说了一遍。他建议啊,从周围那几个省里,划出四十五个州县,组成一个新省。这事儿他想得挺周全。
为啥是徐州呢?
张謇觉得,徐州这个地方,以后肯定能行。他早就看出来,以后是铁路的天下,等铁路修到这儿,徐州就活了。

他的想法报上去之后,朝廷也讨论了。可这事儿,说着说着就跑偏了。朝廷不知道怎么想的,没同意在徐州建省,反而自己搞了个方案。
他们把江苏省沿着长江,“咔嚓”一刀,切成了两半。
江北的那一大块地方,成立了一个新的省,叫“江淮省”。省会呢,也没放在徐州,而是放在了清江浦,也就是今天的淮安。
这一下,跟张謇想的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莫名其妙冒出来的江淮省,你知道它活了多久吗?
三个月!
就短短三个月,就没了。为啥?因为从上到下,没一个人乐意。张謇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说这不是胡闹嘛。江苏籍的官员们也气得不行,纷纷写信骂。就连张之洞、周馥这样在地方上说话有分量的大官,也都上书表示坚决抵制。
朝廷一共收到了七十四封反对的奏折!这下子,皇帝也坐不住了,只好收回命令,这个短命的江淮省就这么草草收场了。
其实,朝廷想在这片地方动刀子,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事儿得往前说说。
太平天国那阵子,江苏和安徽是重灾区,被打得稀巴爛。等清军好不容易把南京收回来之后,就有个御史上书了。他说,江苏和安徽这么东西一分,长江的防务都给切断了,不利于管辖。不如啊,就按着长江来,江北归江北,江南归江南。
这个提议,让朝廷很心动。
但朝廷心动的点,跟那个御史想的不太一样。朝廷有自己的小算盘——仗打完了,跟着曾国藩、李鸿章他们打天下的湘军、淮军势力太大了,地方上的权力太重,朝廷说话都不太好使了。要是能借着重新划省的机会,把这些地方大员的权力收一收,那该多好!
可曾国藩他们是傻子吗?当然不是。他们立刻就看出了朝廷的心思。当朝廷试探着问他们的意见时,他们就搬出了一句话:“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轻易改。”
一句话,就把这事给堵回去了。
那次虽然没弄成,但等于给后来的人提了个醒。而徐州呢,在这之前,其实已经没落很长时间了。明朝的时候,京杭大运河改道,不从徐州走了,徐州一下子就从热闹的水陆码头变得冷清了。
后来,黄河又决口改道,把运河的河道给冲垮了。这一下,靠着运河吃饭的漕运体系彻底瘫痪,淮安这种漕运中心城市的地位也开始动摇。
这时候,徐州的另一个好处就显出来了——它的位置太重要了,是兵家必争之地。
那个年代,英国人控制着长江下游,德国人占了山东的青岛。徐州这片四省交界的区域,反而是外国势力最薄弱的地方。张謇看中的,就是这一点。他觉得,这里既有发展的潜力,又有摆脱外国人控制的可能。

而且他早就看准了,铁路一通,徐州肯定能重新变成一个中心。后来的事也证明,他没看错。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正好在徐州交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
徐州,一下子就成了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铁路大枢纽。
虽然那个让人眼红的“省会”头衔,最终还是没能戴在徐州的头上。之后又有人提过什么“徐海省”、“徐怀省”之类的方案,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不了了之。
很多提议的背后,还是藏着中央想集权的小心思,而不是真心为地方发展考虑。这种事,地方上的人精明着呢,自然不会答应。
徐州建省的梦,就这么碎了。
可有意思的是,没当成省会,对徐州来说,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它靠着两条铁路,自己就发展起来了。南来北往的货物要从这里过,四面八方的商人都到这里做生意。它安安稳稳地做着这片区域的中心,谁也抢不走。
那个只活了三个月的江淮省,早就被人忘干净了。而徐州,这个没当上省会的城市,却一直“霸占”着区域中心的位子,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