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煌到停产,雪佛兰亲手掐死的好车传奇

“雪佛兰亲手掐死的好车”这个说法,指的是雪佛兰在中国市场曾经推出过一些非常受欢迎、口碑极佳,但由于公司内部决策、战略调整等原因而停产或不再引进的车型。这些车型往往因为出色的产品力、独特的市场定位或性价比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最终未能继续生产,令人扼腕叹息。
以下是一些常被提及的例子,以及它们停产可能的原因:
1. "雪佛兰景程 (Aveo) 的某些版本/换代:" "辉煌时期:" 早期国产的景程(基于乐风LX)以及后续换代的部分版本,以其宽敞的空间、相对亲民的价格和不错的实用性,在小型/紧凑型MPV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销量长期领先,是很多家庭首次购买MPV的选择,被誉为“国民MPV”之一。 "停产原因:" 随着市场变化,消费者对MPV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设计、配置、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程后续换代在产品力上虽有提升,但可能未能完全跟上市场节奏,加上雪佛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调整(例如更侧重SUV和轿车),景程的份额逐渐被其他对手(如本田奥德赛、丰田赛那等)蚕食,最终雪佛兰决定不再继续引进或生产景程,让这个曾经的畅销车型淡出市场。
2.

相关内容:

曾经的中国车市“B级车三宝”,如今却落得无人问津的境地,雪佛兰正亲手埋葬自己的销量支柱。


又一经典车型即将落幕!据多家媒体报道,雪佛兰将停产科鲁泽和迈锐宝XL两款主力轿车。


讽刺的是,科鲁泽去年为雪佛兰贡献了超七成的销量,堪称品牌的“顶梁柱”。而迈锐宝更是一款拥有56年历史的美式经典肌肉车,曾与起亚K5、现代索纳塔并称“B级车三宝”。


如今,雪佛兰却要亲手“掐死”这两款功臣。



01 销量顶梁柱,却成品牌“弃子”


雪佛兰在中国的处境日益尴尬。2023年,雪佛兰品牌在华总销量为16.9万辆,其中科鲁泽一款车就占了12万辆,迈锐宝XL仅1.53万辆。


这两款车的销量合计占据了雪佛兰在华销量的八成,可就是这样的销量支柱,却被雪佛兰果断抛弃。


为何如此决绝?原因只有一个字:亏。


整个雪佛兰品牌已成为上汽通用三个品牌中唯一亏损的,而科鲁泽更是雪佛兰产品体系中最亏钱的产品。


02 “打骨折”的价格,难以挽回的败局


雪佛兰的车价“骨折”早已不是新闻。


定位20万元级的迈锐宝XL,终端售价已滑至13万-16万元;而10万元级别的科鲁泽,入门版最低售价竟跌破6万元。


“你买我推荐,真买我不买”——这句网络流行语精准描绘了雪佛兰的窘境。


即使价格优势如此明显,消费者依然不买单。今年前四个月,雪佛兰在华销量仅2.2万辆,同比下滑逾56%。


当降价也无法维持一个“体面”的规模时,停产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03 战略失误,雪佛兰自己种下的苦果


雪佛兰在华的衰落,并非一日之寒。


2005年入华后,雪佛兰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推出的产品多为海外旧款车型,“拿来主义”为其品牌力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2017年后,当雪佛兰试图改变策略,推出与全球同步的产品时,为时已晚。


比产品老化更致命的是品牌定位的模糊。在通用体系内,雪佛兰被迫与别克品牌区分:别克的“以价换量”直接压缩了雪佛兰本就微薄的生存空间。


04 断臂求生,转向SUV能否自救?


停产轿车后,雪佛兰将把重心转向SUV市场。


上汽通用副总经理陆一表示,从2024年开始,雪佛兰会进一步调整定位,成为以“个性化+SUV”为特色的品牌。


同时,雪佛兰计划通过通用旗下高端进口车平台道朗格,将雪佛兰TAHOE等在美国市场受欢迎的高端车型引入国内,希望以此重塑品牌形象。


然而,雪佛兰目前在中国市场布局的SUV车型并未引起多大反响。以在售的开拓者为例,目前月均销量仅五百辆左右。


05 二线合资品牌的共同困境


雪佛兰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二线合资品牌在华退潮的缩影。


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和主流品牌的“马太效应”愈加强烈,美系合资车企在华市场逐渐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产品迭代慢、不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以及智能化的落后,成了悬在合资品牌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比亚迪将插电混动技术下放至十万元内车型时,雪佛兰们辛苦建立的高性价比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从2014年在华销量71.7万辆的巅峰,到如今年销量不足17万辆,雪佛兰的坠落速度令人咋舌。


通用汽车2023年在华利润同比下降34.1%,无力再让雪佛兰“亏钱养家”。


雪佛兰的案例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转型期的经典教材:当品牌定位模糊、产品迭代缓慢、战略摇摆不定时,即使曾经辉煌如“大黄蜂”,也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发布于 2025-10-29 20:18
收藏
1
上一篇:雪佛兰北美新篇章,全新力作震撼登场 下一篇:雪佛兰销量遇冷,4S店难出车,经典品牌能否逆境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