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车享为何大包大揽,全面布局业务背后的战略思考

这个问题触及了车享(CarShare)作为早期共享汽车平台的一种发展策略和商业模式。它选择“大包大揽”或“全产业链”的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
1. "打造“开箱即用”的完整体验:" 车享的目标是让用户像使用网约车一样方便地使用共享汽车。这意味着从车辆获取、使用、维护到事后处理(如保险理赔、违章处理),用户都不需要费心。 通过自己负责车辆的采购、维修、保养、保险、年检、清洗、甚至违章处理等环节,车享试图消除用户在共享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障碍和麻烦,提供一个无缝、便捷的“端到端”服务。
2. "建立核心竞争力与差异化:" 在共享汽车市场早期,车辆质量参差不齐、服务体验不稳定是普遍问题。车享通过垂直整合,将车辆管理、运营和服务的核心环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作为核心竞争力,与那些仅做信息撮合的平台(如早期的神州优车、一嗨等)形成差异化。 这种模式要求强大的线下运营能力,也反过来筛选和巩固了车享的运营优势。
3. "数据闭环与精细化运营:" 掌握从车辆到用户的完整数据,有助于车享更深入地了解用户行为、车辆使用状况、损耗情况

相关内容:

两年过去了,车享已经不止停留于整车电商,后市场、二手车、分时租赁等等,任何时髦的事儿,一个都不能落下。只是,什么都揽,什么都做,车享是否吃得消?

“酒肉穿肠过,转型抛一边。”这是大多数人对传统车企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在天朝。

作为国内最赚钱的车企,上汽虽然也是酒肉穿肠过,但是,在2013年这个“汽车电商”转型的关键时期,上汽还是带着“车享”哼哧哼哧地赶了上来。

如今,两年过去了,车享已经不止停留于整车电商,后市场、二手车、分时租赁等等,任何时髦的事儿,一个都不能落下。只是,什么都揽,什么都做,车享是否吃得消?

车享CEO夏军跟AutoLab传达了他的脑洞:纯粹用互联网思维思考问题其实是不够靠谱滴。

噢?有点儿意思~猛戳下方视频吧 ↓ ↓ ↓

Q1:车享上线2年的变化?

去年三月份,车享上线时,首先选择上线整车电商,因而可能会给外界产生一个误会:车享好像只做整车电商。到现在还有这样的看法。

但其实,从当初开始做规划起,车享就已经设定好自己的平台定位:要为用户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

Q2:2013年以来,整车电商有哪些变化?

对于我自己来讲,正好在这两年时间里面,亲身参与到整个汽车电商发展进程中。

当时,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线上什么时候颠覆线下”,把汽车电商跟其他一般的消费品商品归为一谈,好像完全靠一个线上产品,或者一个平台,就能替代原来整个汽车交易的服务流程。

但是,现在大家可能都达成共识。(当初的想法实在是too young,too naive!)

Q3:上汽做车享的时间窗口,把握住了吗?

差不多在2012年8月份,上汽就提起汽车电商,到2012年底,上汽即开始在着手做规划。

当然,到2014年3月份上线时,外界也说:传统企业做事情慢,2012年底开始动手,2014年3月份才上线。我觉得,这些质疑也能理解。

如果纯粹从互联网的角度,说干就干,3个人可能马上就做一个APP,但是大家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业务特点也不一样。

再怎么讲,从上汽对汽车电商的认识和下决心去行动这件事的角度,还是抓住了整个行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上汽下决心率先转型,主动去拥抱互联网,这个时间窗口其实是抓住了。

Q4:主机厂平台,第三方平台和经销商平台,鹿死谁手?

我当然有我的判断了,我也不能随便讲,讲了谁都不会服气嘛~对吧~

现在大家都在跑的过程中间,“最终谁能胜出”,我觉得这可能本身也是个伪命题。

Q5:车享布局非常广,这和专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是不是相矛盾?

大概在今年上半年,我突然有一天自己觉得恍然大悟,因为我觉得这根本就不应该去纠结这个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业界朋友的同行,也会很善意地来提醒我,但他们可能比较多是从纯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在思考这个问题,即纯Online的角度:可能都是资源不够,如何选择,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而车享不是这样的)。

AutoLab关注汽车科技领域的新公司、新技术、新模式、新投资。如果你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强烈建议你通过“今日”关注AutoLab!或者直接微信搜索“autolab”,参与我们线上线下各种活动,结识创业大咖!

    发布于 2025-11-03 04:47
    收藏
    1
    上一篇:车享,默默耕耘,打造看似艰辛实则辉煌的汽车共享新篇章 下一篇:越野轮胎推荐,揭秘越野TOP10权威榜单,助力你的征途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