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渗透率近六成,维保难题待解?途虎养车填补维保断档关键一环
确实,这是一个非常精准的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渗透率接近60%,但与之配套的售后服务体系,特别是独立售后(OBD)领域,似乎存在明显的“断档”现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配件渠道的滞后:" 以4S店为主导的传统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在新能源车配件供应上往往跟不上。很多新能源车使用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以及一些新的电子元器件,4S店的原厂配件供应不及时、价格高,或者根本就备不上。
2. "独立售后配件的缺失:" 传统的独立售后维修厂,主要依赖从4S店或配件商处获取原厂配件。面对新能源车独特的零配件需求,他们往往缺乏相应的货源和认知,导致无法提供及时、经济、可靠的维修服务。
3. "维修技术门槛高:" 新能源车涉及大量的电子电气系统,对维修技师的专业技能要求远高于传统燃油车。很多老技师难以快速适应,而新技师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培训。这造成了合格的维修技师短缺。
4. "信息不对称与标准缺失:" 新能源车的维修保养信息、技术标准等相对不透明,独立维修厂获取信息的难度较大,也缺乏统一的、权威的维修指导。
"途虎养车如何补上关键一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途虎养车(Tuhu Auto
相关内容:
周日上午,90后车主王广(化名)把买了两年的新能源汽车开到广州天河的一家途虎养车工场店,准备更换轮胎和车衣。“以前觉得新能源车几乎不用保养,现在才发现轮胎、底盘、制动这些都得管。”他说。
在全国各地的途虎养车门店里,这类新能源车主的维保需求正在迅速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攀升,如何“修得好”“养得起”成了行业新的焦点。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已达到57.8%,保有量突破3000万辆。然而,主机厂自建渠道有限,零部件昂贵、维修技术复杂、专业技师短缺——让车主的后市场体验并未跟上新车销量的节奏。业内人士指出,第三方独立售后服务商正在成为填补这一市场空白的关键力量。
记者从途虎养车方面了解到,截至2025年6月底,途虎新能源汽车交易用户已达到340万,同比增长83.5%,在平台总交易用户中占比超过12%,行业领先。途虎养车方面表示,公司正加快布局新能源售后业务,涵盖动力电池检测与维修、三电系统维保、延保服务,以及适配新能源车的轮胎、混动机油、高信号穿透膜、改色膜等多元产品。
目前,途虎正带领旗下有条件的工场店进行新能源维修改造,建设绝缘工位、专业工具与检测设备,部分城市还落地了新能源技术中心。记者获悉,目前途虎已获得超过10家电池厂授权,是当前国内获得授权数量最多的第三方维保服务平台。

对于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途虎方面表示十分看好。
为应对新能源车对高压电系统维修的特殊要求,途虎汽车学苑建立了线上课程与线下实操结合的培训体系,设置“整车维修”“动力电池专修”两条技师成长路径。截至目前,持低压电工证的新能源技师超过1000人,接受新能源培训的技师超过4000人,数量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主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除了常规保养,越来越多车主愿意在车漆保护、改色、贴膜等高体验服务上投入更多。途虎正在加大个性化美容业务的比重,尤其在广州、深圳、上海等新能源车数量较多的一线城市,新能源专属膜、隐形车衣、改色膜正成为当地门店的热门服务。途虎方面透露,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专属轮胎销量占自有产品销售的30%,混动机油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超过120%。
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后市场正进入“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新阶段。相较于主机厂售后渠道,途虎的优势在于跨品牌服务与全国布局的网络能力。根据公开资料,途虎养车体系内已拥有超7200家工场店,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行政区和1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其中具备新能源维修能力的门店数量在持续增长。
记者了解到,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保养场景的重心正在转移——从机油机滤到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高价值环节。对此,途虎方面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新的增长机会。
“新能源车后市场的增长潜力远未释放。”途虎养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强化三电系统检测与维修能力,完善新能源标准服务体系,推动独立第三方服务网络的普及化与标准化。“我们希望让新能源车的售后服务变得像燃油车一样普遍、透明、可复制。”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保有量时代”,从主机厂到第三方服务平台,整个产业链的服务标准都在被重塑。而在这一场重构中,途虎养车的全国化服务网络、标准化运营体系、专业化技师储备,正在成为其在新能源赛道上的“长期优势”。
南都N视频记者 傅晓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