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充电害了你!揭秘3个极度危险的充电习惯,务必警惕!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养成良好的充电习惯对安全至关重要。以下这3个充电习惯确实非常危险,需要坚决避免:
1. "习惯一:使用劣质、假冒或损坏的充电器和数据线"
"危险点:" 廉价的山寨充电器往往不符合安全标准,内部元件质量差,可能缺乏过载保护、过热保护等关键安全功能。数据线也可能存在内部线芯断裂、接头松动等问题。
"潜在后果:" 容易引发充电过热、短路,甚至可能导致电池鼓包、起火,严重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正确做法:" 务必购买正规品牌、有认证(如CCC、CE、UL等)的原装或信誉良好的第三方充电器和数据线。定期检查充电器和数据线是否有物理损坏,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使用。
2. "习惯二:边充电边使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充电发热严重时)"
"危险点:" 手机在充电时,电池和电路都在工作,会产生热量。同时使用会大大增加功耗,导致发热量进一步加剧。高温是锂电池的一大“杀手”,也是引发热失控、起火的重要原因。
"潜在后果:" 充电时发热本就增加电池负担,过度使用会使其温度飙升,加速老化,甚至可能因
相关内容:
你一生中,经历过最绝望的30秒是什么?
近日,深圳33岁的吴先生经历了一场噩梦。当他使用外接插线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时,仅仅30秒,电动自行车突然发生爆燃。一声巨响,烈焰瞬间将他吞没。最终,吴先生烧伤面积高达90%,历经6个小时的抢救,才勉强脱离生命危险。

(图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有人认为,这场火灾是由电动车质量引起的,家里的其他充电器根本不会有类似危险,事实真的如此吗?
近日四川成都一住户家中突发火灾,一夜之间家全都烧没了,造成十几万的损失。后经调查发现,起火原因竟是——手机充电器未拔。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发生约2000起与电瓶车有关的火灾
80%的电动车火灾由违规充电引发
而空插充电器自燃的案例也在逐年提升

为什么普通的充电行为
会引发如此严重的火灾?
充电火灾频发
原来是这些“元凶”在作祟
要理解充电火灾,首先需要了解两个核心概念:“空载耗电” 和 “电池热失控”。
01
空载耗电
这是导致充电器起火的主要原因。
充电器即使不给手机充电,空插在插座上,也会消耗一定的电然后产生热量。而散热不好的充电器,温度最高可达120℃以上,足以引燃常见家居物品,导致火灾发生。

而且,充电器空载时,还有以下3个缺点:
1
不省钱
充电器空载时,其内部的电路依然处于通电状态,会消耗一定的电。
2
不耐用
充电器长期处于通电状态,其内部的电子元件会不断受到电应力、热应力的作用加速老化甚至损坏。
3
雷击风险
雷电可能通过线路产生极高的感应电压,瞬间击穿充电器内部元件,不仅会损坏设备,甚至可能电到人。
02
电池热失控
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一旦发生热失控,爆炸燃烧剧烈,普通人很难扑灭。

所以电瓶车充电,一直都是消防隐患的重灾区,导致电动车起火的原因主要有2种。
电线老化
飞线充电、恶劣环境都可能导致电线老化、短路,造成起火。
电池起火
私自改装、充电器不匹配、电池过充或质量差,可能导致锂电池故障起火。
3大充电谣言
你中招了吗?
许多人在日常充电中存在诸多误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实则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谣
谣言1:电充满了不拔也行?
言
错误
!手机或电瓶车充满电都要及时拔插头。
锂电池充满后继续充电会过充,铅酸电池冬季浮充超过2小时也会鼓包。中国消防建议:锂电池充满后2小时内必拔,铅酸电池冬季浮充≤2小时。
谣
谣言2:充电器都是通用的?
!很容易导致起火!
对于手机和电瓶车来说,不同品牌的电池参数不同,混用充电器会导致电池过充或欠充,导致电池出现故障。
谣
谣言3:插排线不够长,可以再接一个?
!插排串联使用,火灾风险加倍!
多个插排串联时,后端电器的总电流仍需通过最前端插排,但其承载能力未增加,容易引发火灾。例如,两个1500瓦电器同时使用,总功率已接近插排极限。
安全充电用电
消防指南看这里
那到底怎样充电才安全呢?记住四要,四不要:
电动车安全充电“四要”

要在室外或专用充电区充电,优先使用小区统一的充电桩/柜。
要使用原装充电器,损坏后应购买原厂同规格产品。
要在有人看管环境下充电,便于及时发现异常。
要控制充电时间,一般不宜超过8小时,避免彻夜充电。
充电器安全使用“四不要”

不要空插充电器,充完电立即拔掉插头。
不要在床上、沙发上充电,避免充电接口接触可燃物。
不要使用无3C认证的劣质充电器。
不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充电。
每个起火的充电器
都曾有过100次侥幸!
但是生命安全
经不起一次意外

您家的电动自行车在哪充电?给手机充完电后,您会随手拔掉充电器吗?您认为身边还有哪些常见的消防隐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给大家一起提个醒。
声明 | 本文仅为健康科普,旨在传播医学知识,不作为诊疗依据。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
综合 | 中国消防、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等
图源 | 部分图片由AI生成
来源: 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