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与日产联手攻克CVT硬伤,揭秘两大巨头费尽心思的革新之路
确实如此。无级变速(CVT)虽然在传动效率、平顺性、动力连接性以及传动比连续可变方面有显著优势,但长期以来也伴随着一些被用户诟病的“硬伤”,最典型的就是:
1. "传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CVT通常使用钢带或链条和锥形轮来传递动力,相比传统变速箱的固定齿比,其结构更复杂,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2. "高速行驶稳定性/耐久性担忧:" 早期CVT在长时间高速行驶或满载爬坡时,钢带/链条的疲劳、磨损以及锥形轮的发热问题,有时会导致用户对其长期可靠性和高速稳定性产生担忧。虽然现代技术已大幅改善,但这种印象可能依然存在。
3. "低速蠕行时的平顺性问题:" 在极低速(如起步、拥堵路况)蠕行时,部分CVT系统可能会出现传动比频繁微调、轻微顿挫或“打滑”的感觉,不如手动变速箱或传统AT的平顺。
4. "动力传递的直接感:" 相比手动变速箱,CVT的动力传递有时会感觉不够直接或“肉”,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响应的驾驶场景下。
为了解决或缓解这些“硬伤”,丰田和日产作为CVT技术的早期探索者和主要应用者,确实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不断进行技术
相关内容:
CVT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很简单,通过改变两个锥轮的工作周长,来实现变速的功能

根据传功装置的不同,可以分为钢带式CVT和链条式CVT
钢带式CVT
钢带式CVT,是由两根内嵌的钢带作为基础支撑,钢带由金属片和金属环相互叠加而成,专业的叫法就是推片结构

工作的时候,主动锥轮压迫钢带的侧面,形成静摩擦力,利用推片材料之间的硬度形成推力,然后让钢带推着从动锥轮跟着一起转动,把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从主动锥轮传递给从动锥轮

锥轮内部的宽度,是从中间向外逐渐变宽,当主动轮因为油压装置向中间夹紧时,钢带会顺着侧壁向上移动,主动轮的周长会增大,从动轮的周长会减小,相当于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这样就实现了发动机扭矩放大的效果

链条式CVT
而链条式CVT的链条,主要由环形钢片和拉片组成,工作的时候,链条不会和锥轮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压紧中间的摇臂销来实现扭矩的传递

钢带形成的是推力,而链条则是利用拉力。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变钢带或者链条的工作周长,来实现速比的连续变化,完成传递动力和自动换挡的任务,最终完美实现驾驶员的意图

CVT变速箱的应用主要以日系车为主,其中丰田、本田、国产的万里扬主要都是钢带式,日产、斯巴鲁大多采用链条式。这两种CVT类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CVT打滑现象
比如大家经常聊的打滑现象,钢带式CVT采用推力,当出现频繁的急加速时,由于扭矩过大,可能就会出现打滑的现象,而如果继续暴力驾驶,可能就会导致锥轮出现泄压,整个CVT钢带就会瞬间散开

而链条式CVT由于采用拉力传递,在锥轮压紧时,会产生向内的拉力,只要链条的强度可以承受,就会形成越拉越紧的趋势,打滑的几率相对更小,可承受的扭矩也就更大

主流的钢带式CVT扭矩在180~250Nm,钢链式CVT却可以承受450Nn以上的扭矩
链条CVT的优势
另外在传动效率方面,链条式CVT也有一定的优势
如果是钢带传动,在与锥轮接触时,必须确保所有的钢片都与锥轮压紧,才能生成足够的静摩擦力。但是,钢片和锥轮接触面越大,也会产生更多的摩擦阻力,会降低一部分传输效率

而链条只是摇臂销和锥轮局部接触,接触面小很多,相对而言,摩擦阻力更小,动力传递的效率也会更高

另外链条式CVT还具有更宽的变速范围和更长久的使用寿命

但是市面上使用链条的厂家并不多,最大的原因就是成本比较高
压力钢带是博世公司的专利,由于出货量比较大,所以成本要远远低于舍弗勒集团生产的链条

丰田和日产的变通
不管使用钢带还是链条,都避免不了CVT变速箱起步响应慢、爬坡能力差的硬伤
所以丰田搞了一个D-CVT,在变速箱中加入了起步齿轮,用于起步加速和低速行驶

日产在原有的变速箱中,增加了一个副变速机构,来弥补高低挡位的不足

但是低温冷保护的设计,也让日产变速箱成了投诉的重点对象

小结
总得来说,CVT变速箱的目标就是实现平滑的变速和经济的油耗,适合用在一些经济型的家用车上

先天结构的限制,注定了CVT不适合用在追求性能和操控的车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