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领克03后我弃选电动车,揭秘为何你不该盲目跟风选电车
我理解你对领克03试驾后的感受。这款车确实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运动化的设计、扎实的底盘调校、以及相对灵活的驾驶体验,这些特点可能会让人觉得燃油车依然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不过,说“彻底打消了换电动车的念头”可能有点绝对了,因为电动车和燃油车各有优劣,是否选择电动车取决于非常多的个人因素和实际需求。你提到的领克03确实是一款很出色的燃油车,它证明了传统燃油车依然可以做得非常精彩。
以下是一些关于燃油车和电动车优缺点的思考,希望能帮助你,也帮助其他人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燃油车(以领克03为例):"
"优点:"
"驾驶体验直接:" 动力输出直接,加速感受线性,驾驶乐趣较高。
"技术成熟:" 内燃机技术发展了百年,非常成熟可靠。
"使用成本低:" 燃油价格相对稳定,加油方便快捷,保养相对简单。
"无里程焦虑:" 不用担心充电桩的问题,续航里程长。
"初始购买成本:" 同级别同配置下,燃油车通常比电动车便宜。
"缺点:"
"环保问题:" 产生尾气排放,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能耗高:" 相比电动车,能耗更高,
相关内容:
家里的老捷达开了整整八年,漆面早已失去光泽,高速上超过100公里就开始发飘,最头疼的是空调制冷越来越差,今年夏天带孩子出游时,后排简直像个蒸笼。纠结了大半年,终于下定决心换一辆紧凑级轿车。这段时间新能源汽车的宣传铺天盖地,身边也有朋友劝我跟风选电车,说能省不少油钱,但一想到小区没有固定车位没法装充电桩,冬天续航打折还要排队充电,我就犯了嘀咕。
上周末没事,我揣着提前做的功课,去家附近的几家4S店转了转。让我意外的是,领克4S店里人不少,甚至比隔壁的新能源品牌门店还热闹。和几个正在看车的车主聊了聊,发现大家想法和我差不多:不是不认可新能源,而是更看重燃油车“开着顺手、不用操心”的特质。在众多车型里,第三代领克03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销售说它刚完成中期改款,在性能和智能上做了不少升级,操控、动力、安全都有新亮点。我当即预约了试驾,打算好好体验下这款被大家围着讨论的燃油车到底成色如何。
从上午十点试驾到下午四点,我分别体验了1.5T和2.0T两个版本,涵盖了市区拥堵路段、快速路、高速以及一段盘山公路,还特意测试了不同场景下的油耗和智能配置表现。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从多个维度和大家聊聊这款车,也给同样纠结“选油还是选电”的朋友做个参考。

一、外观:运动质感拉满,细节藏着实用考量
选车和选衣服一样,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三代领克03的外观设计,确实长在了我的审美点上。它没有走夸张的路线,而是在细节处透着精致和运动感,这种“低调的张扬”很符合我们上班族的需求。
最让我心动的是新增的极光银车色,现场看比图片惊艳太多。这种银色不是普通的金属漆,阳光照在车身上时,能看到细细的珠光颗粒,随着角度变化会呈现出淡淡的蓝紫色光晕,比黑色更有活力,也比白色多了几分高级感。不过销售悄悄提醒我,这种颜色虽然好看,但不太耐脏,像我这种一周才洗一次车的懒人,可能开两天就会显得灰蒙蒙的。我特意在展厅对比了黑色和极光银,黑色确实耐脏不少,而且晚上行车时隐蔽性更好,目前还在这两个颜色之间纠结。
前脸的变化很明显,采用了全新的猎风造型,车头刻意做得很低趴,搭配宽大的下进气格栅,两侧的导流槽线条往后延伸,既保留了领克家族标志性的分体式大灯,又增加了不少运动气息。值得一提的是,大灯的照明效果很出色,试驾时特意路过一段没有路灯的小路,近光灯能照亮两侧三米范围,远光灯开启后射程足够远,而且不会像有些车型那样晃到对向车辆。
车身侧面的线条很流畅,从车头一直延伸到车尾,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溜背造型,视觉上让车身显得更长。我试驾的2.0T版本配备了19英寸的轮毂,花瓣式的设计很有辨识度,转动时能看到独特的纹路,跑起来很有动感。不过销售说1.5T入门版本是17英寸轮毂,如果对轮毂样式有要求,可能需要选装。另外,车身侧面的门把手采用了隐藏式设计,虽然不如新能源车型的电动隐藏式高级,但拉开车门时的阻尼感很好,关闭时也很顺畅,不会有卡顿的情况。
车尾的设计是我最喜欢的部分,贯穿式尾灯点亮后很醒目,晚上开车时辨识度很高,而且尾灯的转向灯采用了流水式设计,比普通的灯泡式转向灯更有质感。重新设计的后包围搭配双边共双出的排气,运动氛围一下子就出来了。我试驾的车型还选装了碳纤维驭风尾翼,不仅看着更酷,开高速时能明显感觉到车身更稳。销售介绍说这个尾翼不是装饰,而是经过风洞测试的,能在高速行驶时增加下压力,我在高速上开到120公里时,特意松开方向盘短暂体验了一下,车身没有明显的飘动感,这点确实比我之前的老捷达好太多。
内饰方面,第三代领克03提供了暗曜黑、炽热红和纯粹白三种颜色。我试驾的是炽热红内饰,红色座椅和门板饰板搭配黑色中控台,运动感特别强。内饰采用了大量的软质搪塑和皮质包裹,用手摸上去很有质感,不像有些同价位车型那样到处都是硬塑料。做工也很扎实,中控台和门板的缝隙处处理得很均匀,没有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
不过家人对红色内饰有不同意见,老婆觉得红色太鲜艳,担心用久了会审美疲劳,建议我选暗曜黑内饰,说更耐脏也更百搭。我特意坐进展车的暗曜黑内饰版体验了一下,确实更沉稳,但运动感不如红色内饰强烈。如果是经常带客户的朋友,暗曜黑内饰可能更合适;如果是年轻人自己开,炽热红内饰会更有个性。
整个内饰布局很规整,功能区划分清晰,空调按键、中控屏操作这些上手很容易,不用花时间琢磨。中控台的角度稍微向驾驶员一侧倾斜,这种设计很贴心,开车时操作中控屏不用大幅度转头,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另外,内饰的储物空间设计得很合理,中控台下方有一个很大的储物盒,能放下手机、钥匙和钱包等小物件,而且还配备了无线充电面板,手机放上去就能充电,不用插线,特别方便。

二、动力:1.5T够用2.0T过瘾,油耗表现符合预期
动力是我最看重的部分,毕竟每天要开50公里上下班,动力不足会很影响驾驶体验。第三代领克03提供了1.5T和2.0T两个版本,我都进行了深度试驾,两者的表现差异很明显,适合不同的用车场景。
先说说2.0T版本,它搭载的是Drive-E 2.0TD T5 Evo涡轮增压发动机,搭配爱信8AT变速箱。这套动力组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有劲”,和我之前开的1.6L自然吸气老捷达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在市区开的时候,轻轻踩下油门动力很快就上来了,没有明显的“肉”感,涡轮迟滞也不明显。等红绿灯时起步很顺畅,稍微给点油就能轻松跟上前车,深踩油门还能感觉到明显的推背感,超车时很有信心。官方数据显示这个版本的最大马力272Ps,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400N·m,百公里加速6.5秒,实际开起来确实能感觉到动力很充沛。
印象最深的是在快速路超车的场景,当时我以80公里的时速行驶,前方有一辆货车慢悠悠地走在快车道上,我打转向灯后深踩油门,变速箱换挡很迅速,动力源源不断地输出,车身一下子就冲了出去,整个超车过程干净利落,没有拖沓的感觉。不过在运动模式下,油耗确实偏高,我在市区短途行驶(单程5公里,含3个红绿灯拥堵路段)时,仪表盘显示百公里油耗约10.8L,这个油耗对于一款2.0T的车型来说,算是正常水平,但长期使用成本比1.5T版本高出不少。
再说说1.5T版本,它搭载的是1.5TD涡轮增压发动机,搭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最大马力181Ps,峰值扭矩290N·m。这个版本更适合日常通勤,动力输出很平顺,没有明显的顿挫感。
在市区拥堵路段跟车时,油门和刹车的脚感很细腻,控制起来很轻松,不会出现一窜一窜的情况。上了高速后,速度提到120公里时,再加速动力依然充足,不会有“没劲儿”的感觉。我特意在高速上测试了一下,从100公里加速到120公里,只需要稍微深踩油门,动力就会及时响应,超车也很有信心。
油耗方面,1.5T版本的表现很出色。我在市区正常行驶时,仪表盘显示百公里油耗大概在7个左右;在拥堵路段长时间怠速时,油耗会攀升到8.5-9个;而在高速匀速行驶时,油耗能降到6.5个上下。这个油耗表现比我之前的老捷达还要好,对于家用来说很合适。
不管是1.5T还是2.0T版本,动力输出都很线性,不会有突然窜出去的感觉,新手开也很容易掌控。车上配备了经济、标准、运动三种驾驶模式,不同模式下的动力响应差异很明显。运动模式下,油门响应更灵敏,动力输出更激进,适合想体验驾驶乐趣的时候用;经济模式下,动力输出更温和,变速箱换挡更积极,油耗也更低,日常通勤用刚好;标准模式则介于两者之间,适合大多数路况。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领克03的刹车表现很出色。刹车踏板的脚感很线性,轻踩时刹车力度很柔和,不会出现“点头”的情况;深踩时刹车力度很充足,能给人足够的信心。我在试驾时特意做了一个紧急刹车测试,以80公里的时速行驶时突然踩死刹车,车身很稳定,没有出现跑偏的情况,刹车距离也比我预期的要短。
对于动力版本的选择,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只是日常通勤,每天开的路段以市区为主,1.5T版本完全够用,而且油耗更低,长期使用成本更划算;如果经常跑高速,或者喜欢激烈驾驶,追求更强的动力体验,2.0T版本会更合适。不过要注意的是,2.0T版本需要加95号汽油,而1.5T版本加92号汽油就行,这也是后期使用成本的一个差异点。

三、智能配置:打破燃油车“智能落后”的偏见
以前我总觉得燃油车的智能配置不如新能源车型,毕竟新能源车型在车机系统、辅助驾驶等方面宣传得更多。但试驾了第三代领克03后,我彻底改变了这个看法——这款燃油车的智能配置,不仅不落后,有些地方甚至比我体验过的某些新能源车型还要好用。
最让我惊喜的是新增的LYNK Flyme Auto车机系统,搭配龙鹰一号芯片,操作起来特别流畅。滑动屏幕、切换应用都没有卡顿的情况,就像用高端智能手机一样顺手。之前体验过某款新能源车型,车机系统经常卡顿,打开导航需要等好几秒,而第三代领克03的车机系统,打开导航、切换音乐都是秒响应,没有延迟。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小问题,连接某品牌安卓手机时,偶尔会出现音乐同步延迟的情况,大概有1-2秒的延迟,重启连接后就能恢复正常。销售说这是因为车机系统刚更新不久,后续会通过OTA升级优化这个问题。我用苹果手机连接时,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连接很稳定,音乐、导航都能同步。
手车互联功能特别实用,把手机和车机连接后,手机里的导航、音乐能直接同步到车机上,不用手动输入地址、重新搜索歌曲。比如我在手机上提前设好回家的导航,上车后车机就会自动同步过来,中控屏和AR-HUD上都会显示导航信息,转弯、上高速时提示很清晰,不用低头看手机,大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AR-HUD的表现也很出色,显示面积很大,能清晰地显示车速、导航、车道偏离等信息。不过在强光直射下,显示清晰度会略有下降,比如中午阳光特别强烈的时候,需要稍微眯起眼睛才能看清。但在阴天或者晚上,AR-HUD的显示效果就很好,信息清晰可见,而且不会晃眼。
智能场景模式很贴心,我设置了“通勤模式”,每天到上班时间,车机会自动把空调调到我习惯的24℃,座椅调整到我舒服的角度,还会播放我常听的财经新闻,上车就能直接出发,不用一个个设置,特别省心。除了通勤模式,还有“休闲模式”“导航模式”等,能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三屏互联的设计也很好用,12.3英寸的数字液晶仪表、15.4英寸的中控屏和25.6英寸的AR-HUD能互相配合,车速、导航、油耗等重要信息在仪表和HUD上都能看到,不用频繁转头看中控屏,驾驶时更专注。数字液晶仪表的显示效果很清晰,能切换不同的主题风格,我最喜欢运动主题,能显示转速、加速G值等信息,很有驾驶氛围。
驾驶辅助功能方面,第三代领克03搭载了39项驾驶辅助功能,我重点体验了高速领航、城市跟车、全场景泊车这三项日常高频使用的功能。高速领航辅助功能在封闭高速路场景下表现很稳定,能保持车道居中行驶,跟车距离可调节,有远、中、近三个档位可选。对于长途驾驶来说,这个功能能缓解不少疲劳,但需要注意的是,进入隧道、弯道曲率过大时,需要手动控制方向,不能完全依赖辅助功能。
城市跟车功能在堵车时特别管用,车子能跟着前车慢慢走,不用一直踩着刹车,双脚可以得到放松。我在早高峰时段体验了一下,堵车时车子能准确识别前车的行驶状态,前车加速时它也加速,前车减速时它也减速,跟车距离控制得很合理,不会出现追尾的风险。不过在加塞情况较多的路段,这个功能的反应会稍微慢一点,需要驾驶员及时介入。
全场景泊车功能对我这种“停车困难户”来说太友好了。不管是侧方停车还是倒车入库,只要按下按键,车子就能自动识别车位并完成停车动作,就算是窄一点的车位也能轻松停进去,不用反复调整。我特意找了一个只有车身宽度加30厘米的窄车位测试,车子竟然一次性就停进去了,而且左右距离很均匀,比我自己停得还好。开启辅助功能时,仪表盘上会亮小蓝灯,能清楚知道辅助功能在工作,心里更有底。
新增的Lynk Sound聆境之声领克沉浸音响系统也很棒,配备了14个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声音很立体,高音清晰、低音浑厚,前排后排都能听到清晰的音乐。我特意放了一首经典的钢琴曲,音质表现很出色,没有杂音,比我之前老捷达的音响好太多。开长途的时候听着歌,一点不觉得枯燥。
总的来说,第三代领克03的智能配置打破了我对燃油车的偏见。它的车机系统流畅、辅助驾驶实用、互联功能贴心,完全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对于不喜欢新能源车型,但又看重智能配置的消费者来说,这款车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空间:紧凑级身材有大惊喜,细节仍有提升空间
作为一款紧凑级轿车,第三代领克03的空间表现比我预期的要好。它的长宽高分别是4710mm、1843mm、1460mm,轴距2730mm,这个尺寸在同级别车型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我身高175cm,坐在前排调整好座椅后,头部还有一拳多的空间,腿部也很宽敞,膝盖不会碰到中控台。我特意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下车后没有觉得腿酸或者腰酸,座椅的支撑性很好。
后排空间也不错,我坐在后排时,腿部能有两拳左右的距离,头部空间也足够,不会觉得压抑。就算后排坐三个人,也不会特别挤,中间地板的凸起不算高,大概有半个拳头的高度,中间乘客的脚可以放在凸起两侧,不会觉得不舒服。不过后排中间座椅的靠背偏硬,长途乘坐时中间乘客容易疲劳,如果经常需要满载,建议考虑SUV车型。
后备箱空间日常使用足够,常规状态下容积为357L,能放两个28寸的行李箱和几个购物袋。周末带家人短途旅行时,装下行李、婴儿车和玩具也没问题。但如果要装婴儿车+露营装备+烧烤架,可能需要放倒后排座椅,放倒后后备箱容积能扩展到1000L左右,对于有娃家庭来说,长途出行的储物灵活性略逊于SUV。
座舱配置很贴心,座椅的包裹性很好,采用了运动风格的设计,腰部和肩部的支撑很到位,过弯的时候能紧紧把人托住,不会有左右晃的感觉。座椅材质很柔软,透气性也不错,夏天开车时不会觉得闷,就算长时间坐着也不会出汗;冬天坐上去也不会太凉,比皮质座椅更舒服。
我试驾的车型还配备了座椅加热功能,冬天打开后,大概30秒就能感觉到暖意,特别舒服。不过座椅加热只有中高配版本才有,入门版本没有这个功能,如果北方的朋友想买,建议选中高配版本。除了座椅加热,中高配版本还有座椅通风功能,夏天用起来很实用,能快速降低座椅温度。
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握感很好,粗细刚好,握在手里很扎实,不会觉得轻飘飘的。方向盘上的按键布局合理,调节音乐、控制辅助驾驶、切换驾驶模式等操作都能在方向盘上完成,不用低头就能摸到,操作很方便。方向盘的转向力度可以调节,有轻盈、标准、沉重三种模式可选,女性驾驶者可以选轻盈模式,男生可以选沉重模式,更有驾驶手感。
电子挡把的设计很精致,换挡时力度较轻,对我这种女性驾驶者来说,单手切换挡位比老车的机械挡把更省力。挡把周围有储物格,可以放手机、钥匙等小物件,设计得很合理。
车内的储物空间很丰富,门板上的储物格能放下水杯和雨伞,中控台下方有一个很大的储物盒,能放手机、钱包、充电线等小物件,还有无线充电面板,手机放上去就能充电,不用插线。扶手箱的容积也很大,能放两瓶矿泉水和一些零食,长途旅行时很实用。后排也有两个水杯架,位于中央扶手处,乘客喝水很方便。
驾控体验也很出色,这是第三代领克03的一大亮点。它的底盘调校得很好,采用了前麦弗逊+后E型多连杆独立悬架,还加了前后桥防倾杆。开在颠簸的路上,悬架能很好地过滤震动,坐在车里不会觉得颠;过减速带时也很平稳,不会有明显的颠簸感,但过连续减速带时,车尾会有轻微的弹跳感,速度过快时尤为明显,建议过连续减速带时放慢速度。
过弯的时候车身侧倾很小,转向精准没有虚位,想往哪个方向开,打一把方向盘就能到位,开起来特别顺手。我在盘山公路上体验了一下,连续过弯时车身很稳定,没有明显的侧倾,驾驶信心很足。高速上开的时候车子也很稳,开到140公里时也没有飘的感觉,就算遇到横风也没有明显晃动,安全感很足。
隔音效果也值得称赞,高速上开120公里时,车内的风噪、胎噪都很小,跟家人聊天不用刻意提高声音,听音乐也不会受影响。我特意关闭了音乐,在高速上测试了一下,车内的噪音大概在60分贝左右,比我之前的老捷达安静太多。低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噪音也很小,几乎听不到,只有在深踩油门时,才能听到轻微的发动机声,这种声音很有运动感,不会觉得嘈杂。

五、总结:谁该选第三代领克03?哪些人需要慎重考虑?
经过一天的深度试驾,我对第三代领克03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款车在外观、动力、智能配置、空间、安全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是一款综合实力很强的紧凑级燃油轿车。但它也不是完美的,有优点也有缺点,适合特定的人群。
先说说这款车的优点:第一,外观设计运动精致,极光银车色很有质感,适合追求个性的年轻人;第二,动力表现出色,1.5T和2.0T版本能满足不同需求,油耗表现也符合预期;第三,智能配置丰富,车机系统流畅,辅助驾驶实用,打破了燃油车智能落后的偏见;第四,空间够用,座舱配置贴心,乘坐舒适性很好;第五,安全配置全面,车身扎实,能给家人足够的安全保障;第六,价格优惠力度大,配置梯度合理,性价比很高。
再说说缺点:第一,极光银车色不太耐脏,需要经常洗车;第二,红色内饰虽然运动,但容易审美疲劳,而且不太适合商务场景;第三,2.0T版本油耗偏高,长期使用成本较高;第四,后排中间座椅靠背偏硬,长途乘坐舒适性一般;第五,后备箱空间虽然够用,但储物灵活性不如SUV;第六,车机系统连接部分安卓手机时会出现音乐同步延迟的问题。
基于以上优缺点,我认为以下几类人群很适合选择第三代领克03:
1. 日常以市区通勤和短途自驾为主的年轻人,这款车的运动外观和充沛动力能满足他们的驾驶需求,智能配置也符合年轻人的使用习惯。
2. 有家庭的上班族,空间够用,安全配置全面,能满足家庭出行需求,而且油耗和保养成本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3. 不喜欢新能源车型,但又看重智能配置的消费者,这款车的智能配置不落后于新能源车型,同时保留了燃油车开着顺手、不用操心充电的优点。
4. 预算在10-15万元之间,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这款车的价格和配置在同级别车型中很有竞争力。
而以下几类人群需要慎重考虑:
1. 经常需要满载5人长途出行的家庭,后排中间座椅靠背偏硬,长时间乘坐会不舒服。
2. 经常需要装载大量物品的消费者,比如做小生意需要拉货的人,这款车的后备箱空间和储物灵活性不如SUV。
3. 对油耗特别敏感的消费者,2.0T版本的油耗偏高,1.5T版本在拥堵路段油耗也不低。
4. 喜欢商务风格的消费者,这款车的运动外观和内饰不太适合商务场景,建议选择更沉稳的车型。
最后,我想说的是,新能源汽车虽然是未来的趋势,但像第三代领克03这样的燃油车,凭借出色的性能和智能升级,依然有很强的竞争力。它保留了燃油车驾驶顺手、不用操心充电的优点,又在智能、安全方面跟上了时代需求,给消费者提供了除新能源车型之外的优质选择。
建议大家在选车时,不要盲目跟风选新能源,也不要忽视燃油车的进步。最好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用车场景、预算和需求,去4S店试驾体验,亲身感受车辆的性能和舒适性,再做决定。毕竟车子是要开好几年的,选对了才能用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