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保值率整体下降之谜,原因深度解读
我们来解读一下二手车保值率整体下降的原因。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经济、市场和技术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
1. "新车价格相对稳定甚至上涨(尤其高端车型):"
"宏观经济影响:"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供应链问题(如芯片短缺虽然有所缓解但影响犹存)、能源价格波动等,虽然对新车价格造成一定冲击,但高端车型的定价权仍在厂商,部分豪华品牌甚至逆势提价。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新车的成本相对刚性,或者选择范围受限。
"厂商定价策略:" 为了维持品牌形象和利润,一些厂商在新车定价上更加谨慎,导致新车价格“锚定”较高,为二手车价格留下更大的下降空间。
2. "新能源汽车(NEV)的快速发展与普及:"
"技术迭代快:" 电动汽车技术仍在快速发展,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智能化水平等都在不断提升。这意味着几年前的车型技术相对落后,即使车况良好,其市场吸引力也会下降,导致贬值加速。
"残值模式不同:" 传统燃油车有成熟的二手车市场和明确的残值预期。而新能源汽车的残值评估体系仍在建立中,且受电池衰减、充电便利性、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影响,其长期保值率的不确定性增加,短期内也拉低了整体市场的平均保值率。
相关内容:
11月14日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
《2025年10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
报告显示
使用3年的各级别汽车
保值率整体下降
是何种原因导致的?
一起来了解
政策利好与市场隐忧并存
置换补贴暂停拖累车源涨幅
10月2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提出,到2040年我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到80%以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国内汽车市场以用户需求为驱动核心,而清晰的技术路线规划不仅是产业转型的关键指南,更将通过产品迭代与流通效率提升,重塑二手车市场的价值评估体系与交易生态。

吴博峰/摄
此外,良好的汽车消费用车环境也是确保二手车保值率稳定的关键。参与此次二手车保值率报告调研的数据分析师李明表示,新车上牌程序简化全国推广,30多家汽车生产厂商实现新车“预查验”,交管12123 App用户超5.8亿,良好的消费用车环境为二手车市场稳定奠定基础。
二手车市场迎来利好消息
首当其冲的是车源量变化
10月,国内二手车线上车源数量达84.25万辆,环比增加近3万辆,呈持续上涨态势。不过,李明认为,市场火热的另一面也有隐忧。例如,多个地区出现置换补贴暂停情况,对年底二手车交易造成影响,导致二手车车源量尽管环比增长,但是涨幅明显回落。且年底出售车源将显著多于收车需求,市场供需关系面临调整。
小型车保值率相对突出
豪华车遇冷
《报告》显示
10月,小型车的保值率较高,以52.9%的保值率成绩位居各级别保值率榜单第三位,仅次于MPV和中大型SUV车型。但目前二手车市场中,小型车和紧凑型车保值率仍较低,分别为46.7%和47.2%。从10月数据看,保值率最高车型与最低车型的差值进一步收窄至10%以内,凸显市场整体疲软。

各级别保值率变化趋势图。资料图片
解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称,中秋和国庆节日通常也是二手车企业做出年度总结和决策的关键时期,经销商选择降价销售二手车较为合理。
李明认为,价格长期下行趋势下,各级别车型降幅的同步性,正重塑消费者对二手车价值的评估逻辑。
豪华车方面
数据显示,10月国内豪华车零售19万辆,同比下降10%,环比下降23%。10月豪华品牌零售份额8.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豪华车市场普遍面临较大发展压力。
市场份额的下降,也影响到豪华品牌保值率的稳定性。10月,除雷克萨斯、路虎品牌保值率上升外,其他豪华品牌保值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保时捷、雷克萨斯保值率仍位列榜单前两位,保值率均在六成以上。
李明表示,虽然豪华品牌保值率有小幅波动,但海外豪华品牌在溢价方面仍高于大多数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方面
10月保值率普遍下降,荣威、名爵品牌保值率上升,而蔚来以38.4%的保值率位列自主品牌保值率榜单末位。
插电混动车型更保值
纯电动车保值率持续下滑
《报告》显示
10月纯电动车与插电混动车保值率分别为42%与43.7%,其中纯电动车保值率环比下降0.8%,延续下滑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表现与新能源车市场保有量激增、用户认可度持续提升的现状形成鲜明反差。
解读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称,插电混动二手车价格稳定,得益于车龄较短车型普遍具备快充功能,使用体验较好。而纯电动车受新车市场竞争激烈、年底换代车型较多影响,旧车价格下跌。
为了破解新能源车“不保值”的现状,提升新能源车用车体验,前不久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新政的落地实施,将持续扩大车网互动试点范围、加快配电网升级改造、强化报装接电服务保障等,提升广大新能源车主的充电使用体验。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吴博峰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