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到的“第四条绕城高速”通常指的是"北京绕城高速公路",简称"北京四环"(Běijīng Sìhuán)。
以下是一些关于北京四环的关键信息:
1. "地理位置":它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外围,是北京城市道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功能":主要承担北京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之间的大交通流量,是连接北京各主要环路、放射线高速公路以及重要功能区的重要通道。
3. "长度":总长约约98.6公里。
4. "组成":四环路并非完全封闭的环形道路,其部分路段与城市道路共线或通过立交桥形式连接。它由多个路段组成,包括:
"东北段":与机场高速、京哈高速等多条高速共线或通过立交连接。
"东段":与京津塘高速等连接。
"南段":与京开高速、京港澳高速等连接。
"西段":与阜石路、莲石路、京藏高速等连接。
"西北段":与京藏高速、京新高速等连接。
5. "编号":属于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 "G4501 北京绕城高速公路" 的一部分。
6. "意义":四环路是北京城市交通的“生命
成都现在有三条绕城高速,第四条的南、东、北段已经有路在跑,西段因为山高地质复杂暂时没列进来。圈起来的高速网络正在成形,但并不是一条简单的“市内环”,更多像把周边几个城市拉成一个大圈,连结雅安、汶川、绵阳、遂宁、资阳、眉山这些地带。

进度可以倒着说。最近的动作是北段大工程开工。G0611川主寺—汶川这段在2024年10月动工,项目工期定为5年。这个项目难度不小,全线桥隧比高达93%,建设难度堪比修地铁,国家给了约118亿元的补助,剩下的钱主要靠银行贷款。到2025年9月,有一个控制性工程节点完成——汶川枢纽互通D匝道13号墩柱混凝土浇筑到位,标志着大规模桥隧施工真正开始。按计划,北段向北越过茂县,经绵阳北川、江油,一路下穿到三台,成为连接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重要通道。北段大工程开工。
东段和南段也有进展。东段主干线路像遂宁经资阳至眉山、以及G93成渝经济区环线乐山—雅安段,很多路段已经通车。有一条三台—大英—乐至高速,早在2014年就开始前期研究,2022年纳入省级网规划,但现在还处于前期推进阶段,没大规模施工。南段走向比较清楚:从乐至接入后,向西经过资阳主城区、仁寿、眉山主城、丹棱,终点洪雅,接入成渝环线,再向西进入雅安,把成都南面包起一段弧线。

西段是个敏感地带。西段是个敏感地带。名山到汶川一带属于龙门山断裂带,靠近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质复杂、生态很脆弱,省里明确表示不在近期规划里建设名山直达汶川的高速。换句话说,所谓把成都完全绕一圈的西侧缺口,是环保和地质给的现实答案。不过现在的规划里,名山到汶川并不是完全断开,已有G4217都江堰—汶川、成都三绕西段、成都至名山等多条线路可以实现绕行连接。
往回看政策和历史,成都前三条绕城路已经运行好多年,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圈。最早那条约85公里,2001年建成,官方叫四环路;从2019年12月1日起,成都牌照的车只要合法装ETC,就能免费走这条四环。第二条圈更大,全长223公里,2015年建成,被称为六环路。第三条更长,437公里,2021年通车,官方名字是成都经济区环线,民间多称为七环。越往外,圈越大,覆盖城市多,很多不是成都行政范围内的。

名称上有人争议。有人提议把这条更大的环路叫“成都八环”,有人觉得不妥,说连接的是整个四川的城市带,可能更像“川绕”。网上也有人调侃:要真把广元也绕进来,嘉陵江、长江成了成都的护城河,家乡算不算进了“八环”里。也有人觉得没必要,西边是山,要修也难,跑一圈油费都能买好几辆电动车。
技术和钱的问题不能忽视。G0611这类高桥隧比大的工程,需要大量资金和复杂施工。因为地形像阿坝-茂县一带那样,桥隧比高,施工像修“地铁”一样,进展慢可以理解。茂三高速的投资分布也能看出规模:阿坝段31公里投了104亿元,绵阳段175公里投了350亿元。绵阳方面也多次开会部署,把这些线路跟绵阳的外环、绵遂、绵广等放射线连起来,目标是形成绵阳的“高速二环”。

从规划角度看,所谓的第四绕(大家口中的成都八环)不是成都市行政意义上的环线,而是把成都周边的经济带串成一个弧形高速走廊。它的实质在于把沿线城市连通,提升区域协同,而不是让成都的行政边界扩大。对沿线城市来说,这种连通性带来的好处明显:客货流动方便,产业联系也更紧密。只不过,因为地形和环保等现实因素,整体成环的路还没完全闭合,特别是西段短期内看不到通车计划。
从时间线上看,很多段线路早有讨论。2019年以前,四环、六环已建,那更大环路只是规划;到2021年,更多网友提出把雅安、汶川、绵阳纳入更大环线的想法,省交通厅也把相关路网规划拿出来解释,列举了G0611、茂三、三台经大英至乐至等支撑线路。如今北段动工了,东南段也多有成型,剩下的是山多、环境敏感的那一侧。

说白了,这事有两个维度在拉扯:一是建设难度和钱;二是生态和地形。前者可以靠技术和资金解决,后者就得权衡。对普通司机来说,能否走得更快、更省事是最直观的期待;对规划者来说,能不能把省内资源优势更好地串联起来才是目标。环线越多,网络越复杂,区域联通性越强,但也有不少现实原因让一些段落迟迟达不到闭环。
名字能说明问题,但不决定路在哪里。现在能看到的是,东南段基本成形,北段动工,西段因为地质和生态暂缓,未来能否完全闭合,还要看技术、资金和环保的综合判断。那条圈如果最终连成,跑一圈确实得花不少时间和钱;如果不连成,也不是坏事,毕竟把关键节点连起来,区域协同就能做到很大一部分了。
为车友解决汽车生活中碰到的选车、买车、用车等问题,这里汇集了汽车购买、养车、用车、汽车维修、故障处理等各方面汽车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