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缺气行驶?别慌!看这几点判断还能否继续行驶
轮胎缺气开了一段路,"绝对不能继续使用",即使感觉似乎还好。凭感觉非常不可靠,潜在的危险巨大。必须立即检查和处理。以下是需要重点检查的几个关键点:
1. "检查是否有异常磨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观察胎面花纹:" 缺气行驶时,轮胎会严重偏向一侧滚动,导致胎面两边的磨损极其不均匀。仔细检查胎面花纹沟槽,看是否有单侧出现明显的、深达沟槽壁的磨损。特别是外侧肩部(外侧边缘)。
"对比两侧:" 将磨损严重的轮胎与另一侧相对的轮胎进行比较。如果两侧磨损差异巨大,尤其是缺气侧磨损严重,那么这颗轮胎基本上报废了,不能再使用。
"检查胎面深度:" 检查磨损严重的区域,胎面花纹深度是否已经低于安全标准(通常胎面磨损标记/磨损条露出时就需要更换)。
2. "检查是否有结构性损伤:"
"胎壁(胎侧)检查:" 缺气行驶时,轮胎承受了巨大的异常应力,胎壁非常容易破裂、剥落、鼓包甚至爆胎。仔细、缓慢地沿着整个胎壁(特别是磨损严重的一侧)检查,寻找任何裂口、伤口、鼓包、帘布层暴露等痕迹。用手指轻轻按压
相关内容:
不少司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上车没注意,开了一段路才发现轮胎缺气,心里顿时慌了——这轮胎会不会已经坏了?
还能不能继续用?其实不用急着换胎,先搞清楚缺气行驶对轮胎的影响,再按步骤检查就行。
其实轮胎缺气时强行开,伤害比你想的大。正常情况下,轮胎靠内部气压支撑车身重量,胎面能均匀接触地面。一旦缺气,轮胎就像没气的气球,侧面会被“压扁”,行驶中胎侧会反复折叠、摩擦地面。要知道,轮胎侧面是最薄的部分,反复受力很容易出现裂纹、鼓包,甚至直接爆胎;就算没当场出问题,胎面也会因为受力不均,局部磨损得特别快,用不了多久就得换胎。
那缺气开了之后,到底能不能继续用?别光看表面,可以按这两步检查最靠谱。第一步,先看“外伤”。把车停到平坦的地方,熄火后仔细观察轮胎。重点看两个位置:一是轮胎侧面,有没有明显的鼓包(像肿了个包一样)、裂纹(尤其是细小的纹路,可能藏在胎侧花纹里),或者橡胶被磨得发白的地方。二是胎面,有没有出现局部的严重磨损,比如某一块花纹比其他地方浅很多。如果发现鼓包、裂纹,哪怕很小,也别用了——这说明轮胎内部的帘线已经断了,继续用随时可能爆胎,直接换更安全。
第二步,测“气压”。如果外观没看出问题,别掉以轻心,赶紧去汽修店或者用自带的胎压计测一下气压。每个车的标准胎压不一样,一般在车门内侧或者油箱盖上会标着(比如“2.3-2.5bar”)。测完后看看,缺气是不是因为扎了钉子——如果是扎钉导致的慢漏气,补胎后再把气压调到标准值,后续观察几天,没再漏气就能继续用。如果没扎钉,只是莫名缺气,可能是气门嘴老化,换个气门嘴再补气就行。还有个关键问题:缺气开了多久、开了多快,影响也很大。如果只是缺了一点气,开了1-2公里,速度也慢(比如30公里/小时以内),轮胎大概率没事。但如果缺气很严重(比如胎压只剩1bar以下),还开了十几公里,或者开得很快(超过60公里/小时),就算外观没明显问题,内部也可能已经受损,建议让汽修师傅拆下来检查一下,别抱着侥幸心理。
最后我还是要说一句,平时养成上车前绕车看一圈的习惯,尤其是长途开车前,顺便看看轮胎有没有缺气的迹象(缺气的轮胎看起来会“扁”一些)。车上备个便携胎压计,定期测胎压,比等缺气了再补救要省心多了——毕竟轮胎是车的“脚”,脚舒服了,开车才安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