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友热议,为何对联合卡车、大运重卡和北奔重卡前景持保留态度?

理解您对联合卡车(SINOTRUK)、大运重卡(DAF YUTON)和北奔重卡(BEIBEN)前景的担忧。这些品牌在中国重卡市场都曾扮演重要角色,但近年来确实面临挑战,导致部分投资者或市场观察者对其前景持谨慎态度。以下是一些不看好这些品牌的主要原因:
1. "市场竞争格局剧变与压力:" "国产品牌强势崛起:" 以陕汽重卡、福田汽车(含欧曼)、江淮重卡、一拖(柳工)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和精准的市场策略,近年来市场份额急剧提升,对原有的合资品牌和部分自主品牌构成了强大竞争压力。 "价格战与利润挤压:" 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价格战时有发生,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对依靠规模和品牌溢价的企业(如部分合资品牌)冲击较大。
2. "技术路线与产品更新迭代:" "新能源转型压力:" 电动化、智能化是重卡行业的大趋势。虽然这些品牌也在布局新能源重卡,但相较于一些国产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投入和产品丰富度,可能显得步伐稍慢或投入不足,尤其是在纯电动领域。 "技术更新速度:" 在发动机、变速箱、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方面,

相关内容:

在卡车行业存在着一些“隐形贵族”,这些阔少们有着非常好的出身,但在行业里却混得不怎么样,前几日小编把大运和联卡称作“小混混”还引发有些卡友不适,但真的很不好意思,不思进取者只能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它们。


不是小编对它们有偏见,而是真的恨铁不成钢,这些车企都或多或少“犯了大忌”,以至于把优势转化成了劣势,沦落到了三四线品牌的地步。


联合卡车:被巨富们宠坏的阔少


近年来新生的卡车品牌谁最有钱,恐怕联合卡车能排在前面,当年它成立的时候可是带着玉柴、中集、富华等巨头的彩礼来的,但正所谓成也出身败也出身,这么豪气的家族冲昏了它的头脑,一上市就卖五六十万元,上演了一部真实的曲高和寡的故事,给联卡人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历史典故教育。就是这初期的不知天高地厚让联合卡车戴上了价格虚高的帽子,至今也未能翻身。

联合卡车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其整合能力太差,而且事实证明,多头管理终究会失败,这么多有钱的家长,个个都想说了算,到头来是谁说了也不算,只能换来重卡市场的一出闹剧。要让小编预测一下联合卡车的前景,只能说:重卡市场,真的少了它没事。


大运重卡:草根逆袭但气质装不来


大运重卡按说是行业里比较励志的品牌,当年远勤山好歹也留下个千里走单骑的创业故事,2009年上市后又赶上中国重卡市场的第一个高峰,再加上当地政府的扶持,大运重卡运气爆棚。但很可惜,它的好运也许在刚出生的那头几年里透支完毕了,之后的大运重卡发展平平,再也没有了当年在央视做广告时的那股气势。

大运重卡之所以被卡友“鄙视”,实际上是因为它“抄袭”“模仿”的本性,不管是学沃尔沃还是学奔驰,总之就是走了条中国汽车品牌甘当进口品牌小弟的老路子,结果是十年了到现在也没有设计研发能力,一味模仿的结果只能是在山寨的圈子里混混,虽然作为草根逆袭成功,但贵族的气质它却学不来。


北奔重卡:没有贵族的命却得了贵族病


在三个品牌中,北奔是最高傲的一个,这种高傲和联合卡车敢卖50多万的冷傲还不同,它是一种上海人排外般的那种傲。

当年北奔牛叉的时候,据说改装厂排队去求合作都见不到负责人的影子,现在则是负责人去找改装厂后者却不愿与其合作,原因是产品型号少,改装难度大,需求量少,订单有限,总之,如今的北奔沦落到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地步。

当年与奔驰合资的时候,北奔的产品确实也不错,只可惜现在的产品不管从外观还是从配置上都已经没有了奔驰的影子,又不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价格上又不像三一重卡那么便宜,结果只能是自己图个乐子,今年如此火爆的市场它无非也就卖了一万多台,比联合卡车还惨。


三个品牌其实都有突围的潜质,怎奈都没有把握住机会,在重卡越来越集约化的大背景下,未来的时候一定属于第一和第二阵营的品牌,从行业第七的格尔发往后,其他品牌随时都有死掉的可能,从优胜劣汰、降低产能的角度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件好事呢!

发布于 2025-11-04 03:30
收藏
1
上一篇:卡车厂界炸裂!联合卡车悄然发力,惊艳亮相7款重磅车型 下一篇:国内混动牵引车订单巨头花落联合卡车,成达新能源选择背后的信赖之谜